风留痕:俄乌冲突结束在即,瓜分乌克兰模式开启?
【乌克兰领土演变】
尽管乌军的反攻取得了“效果”,尽管美欧还在高调声称对乌坚定的支持,可迹象表明,目前各方已经开始迎接俄乌冲突结束做准备了,乌克兰注定难逃被抛弃的命运,甚至有可能被瓜分。
9月以来,乌军展开了猛烈的大反攻,俄军主动撤退也好,还是无奈败退也罢,总之是乌军一举“收复”了6000平方公里的失地。
可是,所谓收复了失地又如何?乌军付出了沉重代价后能否守住却成了现实的危机。普京的目标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缩小战线反有利于俄对乌军集中火力打击。
从一开始外界纷纷猜测战争正在朝向有利于乌军的方面发展,到现在又开始担心乌军主力接下来会被俄军重创,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在宣布完全收复了哈尔科夫失地之后,乌军的动静似乎小了许多。尽管泽连强调接下来进行新的攻势,可俄军并没有放弃对顿巴斯剩余地区的攻击,俄军还在有条不紊地对东部和南部的乌军展开炮击行动,乌军每天都在付出巨大的牺牲。
尽管美国还在不断承诺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可泽连斯基还是在强烈要求快速提供武器装备,这表明了乌军的武器弹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充,乌军的火力依然还是远逊于俄军。
而在向乌提供大量军援的同时,拜登也同时开始了向欧洲国家提供武器装备,最新宣布的21亿美元中,有11亿是提供给波兰的。
泽连斯基一直强烈呼吁西方加快提供武器,巩固反攻成果。可美国却把大量武器提供给了北约盟国,不知是什么意思?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东欧国家的苏制和俄制武器已经基本上用光了,这就迎来了一个东欧国家武器装备改制和升级换代的时期,而西欧国家的武器库存也已经见底,自然需要大量武器装备充库。
在这个时候拜登提出要向欧洲国家提供军援,这个时机可真的是把握得太好了。
明面上可以说是为了应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实际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借拱火俄乌冲突准备大卖美制武器,这个收入可是不小。再加上能源的大卖,这一场冲突下来,美国是稳赚不赔。重要的是借此可以增强对欧洲的控制,或强化美欧战略上的高度一致。
其实,拜登急推印太战略也好,美国国会恶化中美关系也罢,都意味着美国并不想长期地被牵制在欧洲和乌克兰,或者说急于转向印太,中国才是美国的头号目标,美国不可能同时与中俄激烈的对抗。
在成功制造了一个能源需求和能源危机之后,在美国军火和能源可以大举进入欧洲市场之后,乌克兰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毕竟俄是核大国,引爆世界大战或核大战,绝不是拜登的本意,也不符合美国利益。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