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永不放弃!从运十下马到C919“领证”
在国庆节来临之际,9月29日,中国民航局向中国商飞颁发了C919飞机型号合格证,此举标志着C919具备了进入市场运营的安全资质。
从2007年立项到成功领证,C919历经了各种考验,适航取证科目之多、技术难度之高、组织协调之复杂,都超乎想象。
截至目前,C919已获得来自东航、海航、国航、南航、川航、河北航空等28家客户的815架订单。首架飞机将于2022年底交付东航,正式的载客商业化运营指日可待。
大型客机被认为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以前我们经常能听到这种说法,“中国人要做几亿件衬衣才能换到一架飞机。”
其实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给中国“分配”的工业分工地位,我们凭什么接受?
大飞机实现国产化,势在必行。这不但是中国航空工业几十年的夙愿,也寄托着全体中国人的期望,承载着为国家腾飞助力的重任。
C919领证成功,给国庆节增添了一份喜悦之情,同时大家也在憧憬将来中国的蓝天上,世界的蓝天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客机,打破波音、空客垄断格局,飞出一条自己的天路。
等到国产飞机在安全和服务方面赢得世界声誉之后,就会大批量生产,物美价廉,从亚洲、非洲拓展到欧洲、美洲市场。号角响起,波音听了流泪,空客听了沉默。
商用大飞机,代表着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它涉及到国家体制、社会机制、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人才资源、知识产权还有钱袋子等方方面面问题。
蓝天白云,对少数国家来说是满天黄金,对中国人而言则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飞天之路。
那些嘴里念着“自由、民主、开放”的国家,在利益面前就变成了“打压、歧视、断供”。
事实证明,无论是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顶尖技术,中国人只能靠自己努力获得。
有的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不信的话,看一看那位“万国牌”的邻居就知道了。
中国商用大飞机研发之路,曾经有过一段曲折。
运十,悲剧英雄
在“商飞”展示场立着一座雕像,上刻“永不放弃”四个字,后面就是“运十”。
上世纪60年代,原子弹、氢弹项目取得成功后,1969-1970年,毛主席两次视察上海,他指出“上海工业基础好,上海应当造飞机。”
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将“轰6”改为民航客机的设想,当时的轰6原型“图-16轰炸机”就被苏联成功改装为“图-104客机”。
1970年8月,国家集中力量专门研制国产客机的“708计划”正式确定。
总工程师是马凤山,他的团队对“轰6”进行了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发起技术总攻关。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