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和三农专家温铁军
最近中文互联网两个口水战事件引起汉唐智库的关注。
第一个事件是电影《隐入尘烟》引起巨大争议。一些人认为反映了中国部分地区贫穷落后的现实,还有一些人认为电影的拍摄思路就是模仿张艺谋和莫言,通过作品丑化中国来获取西方的青睐。于是对立双方争执不休,分不出胜负,讲不明是非。
第二个事件是“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忽然成为焦点话题,引来张捷、向松祚、任泽平等人的围攻。互联网上支持温铁军的人很多,汉唐智库的读者也有一部分是温铁军的粉丝。支持温铁军的声音和质疑温铁军的声音严重对立,从观点对错,到身份悬疑,再到路线争论,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失去了正常交流的味道。
一、三农问题
中国三农问题,涵盖了农业、农村、农民的整体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问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000年李昌平给国务院的一封信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农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多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聚焦三农、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2019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中国三农问题涉及到国本,根源是国家生产力水平问题,是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问题,是国家各方面制度设计的问题。
真正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国家力量。
学者在书斋里论道,根本不知道农村什么样子,无异于隔靴搔痒。
事实上,不仅温铁军,包括其他几位被互联网追捧的“三农问题”专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也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媒体舆论册封的这些“三农问题”专家,除了空谈之外,基本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几个书斋里搞研究的学者隔空论道,对遥不可及想象中的农村发展指手画脚,实在是可笑至极。
一百个“三农问题”专家捆到一起,对农业所做的贡献也不如袁隆平一个人。
不是针对谁,而是这些空谈家中的每一位!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脚不沾地手不沾泥,谈什么三农四农,浪费资源,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虽然话说的不中听,但却是事实。
二、隐入尘烟
为何《隐入尘烟》引起巨大争议?
就是因为有一大批人根本没见过真实的贫穷。电影反映的是西部乡村,非常落后,人性表现的残酷了些,场景却非常写实。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