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和“艺术品”,可不可以兼得?
上次我们聊《隐入尘烟》,结尾说以后有机会给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品,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话剧。虽然说因为某些流量及其背后势力的骚操作,如今话剧行业也风评被害,不过平心而论,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话剧艺术,特别是北京人艺出品,还真说得上业务过硬、个个精品,看不了吃亏,看不了上当。
今天要分享的这部叫《窝头会馆》,我看的是2009年人艺版,由何冰、宋丹丹、濮存昕、徐帆、杨立新等人共同主演,演技上可谓神仙打架,故事背景则处于新中国成立前夕,也算是应了咱节日的景。
首先聊聊人物。剧中主要角色大多是北京胡同里做小本买卖的城市平民,可能比赤贫状态稍好一点,但也只是勉强过活。最近很多网友热议文艺作品里的群众形象问题,此前毛尖作为观众嘴替也曾吐槽说,左翼电影千辛万苦把清白的良心还给了底层,怎么如今的影视剧里穷人却都满腹心机?那我们就来看看,在这部戏中,人民群众都是什么样呢?
久贫乍富的房东苑国钟,又名苑大头,一天到晚念叨着“钱”,一到日子就催着收钱,问他信仰什么他答“钱”,一听“赤党”,避之不及,一提“马克思”,装聋作哑——“信马的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我就认识房钱”,儿子苑江淼得了痨病无药可医,他却迷信什么蘸血窝头和娶媳妇冲喜。
小院里的“东西太后”田翠兰和金穆蓉,一个是“从良”妓女,一个是“落难”格格,一个嘴皮子从来不饶人,一个端着架子含沙射影,俩人成天为了鸡毛蒜皮掐架骂街,还时不时就掀起一场“哈利路亚”和“阿弥陀佛”的宗教之争。
田翠兰家的王立本话不多但演技过人,一有招兵就装作发“羊角风”糊弄过去;金穆蓉家的周玉浦对正骨事业满怀信心,因为“天底下找揍的人死不绝”,学生游行成了他的发财福音;下苦力的牛大粪人如其名,工作是粪坑掏粪,爱好是树下滋尿;赖在小院白住二十年的前任房东古爷,老年生活就是吃瓜看戏、斗蛐蛐儿,一张贱嘴人见人嫌。
乍一看,是不是各个儿一身毛病,似乎也有点“丑化群众”嫌疑?别急,这戏能让你看到的不止这些。
你还会看到,苑大头爱财如命,爱子也如命,为了让菩萨心肠的儿子苑江淼不生他气,他成天要钱却几乎要不着钱,穷日子过得不比租户好到哪儿去;翠兰子咋咋呼呼唠唠叨叨,却是个刀子嘴豆腐心,刚刚疾言厉色劝苑大头孩子不能惯,转身就叫苑江淼去拿自己新蒸的窝窝头。
周玉浦和金穆蓉“只扫自家门前雪”,但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挣三碗饭就得拨给药房两碗半,昔日格格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做起了接生婆;牛大粪随地拉撒、不讲公德,却是因为他被禁止使用主顾的任何一个茅厕,一旦违规就得搭上仨月薪水……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