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烫嘴的后疫情时代


  最近两周,因为肺炎支原体大流行,笔者两个孩子班里陆陆续续有人请假,周末结束前班级群里总要统计孩子有没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并告知上学路上需戴口罩,有症状的孩子尽快就医、暂缓返校。

  前些天小区里一位邻居的孩子高烧不退,去了附近的医院,告知需要住院,但加床都加满了。于是又去了市妇幼,大半夜的发热门诊还排着长队,住院同样需要预约,只能在急诊科输液。

  这样的状况在全国很多地方发生着。某地的一位患儿家属发视频,称住进了方舱医院,并赞扬这样的做法。结果被医院建议删除、改称“负压病房”。

  没想到,如今连“方舱医院”这四个字都变得烫嘴了。

  无独有偶,今年传染病防治法迎来第三次修订,网上传出的修订内容,第一条就让人大惑不解:

  病毒的确永远无法消除,但病毒不等于传染病,只有病毒在人群中普遍流行的时候,才构成了传染病。而传染病咋就不能消除了呢?新中国只用了11年就消灭了天花,新生儿破伤风、脊髓灰质炎、丝虫病、疟疾陆续在新中国被消除;血吸虫病在毛泽东时代一度被消除,后来因为赤脚医生的废除、农村公卫的退步,才有死灰复燃。

  因为去年一些“不好的记忆”,如今连“消除传染病”也变得烫嘴。

  今年春季,诺如病毒、流感病毒、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就曾一度造成了儿科病房的爆满;现在进入秋冬季节,又迎来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流感的叠加流行。

  肺炎支原体并不在我国规定的传染病序列,以往在我国发病率并不高,危害也没那么大。但正如一些儿科医生指出的:今年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流行大年,感染率比往年至少高出20%~30%,并且出现了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

  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既不属于病毒,也不属于细菌,只是形态上更接近细菌一些。以往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儿童中只有3%~10%会发展为肺炎,很有可能是合并感染的其他病毒或细菌引起的。

肺炎支原体

  简而言之,肺炎支原体在以往只能算是一个“弱鸡”。

  RSV以往同样是“弱鸡”,却在去年秋季挤爆了美国的儿科ICU。国内有些“专家”解释说这是“免疫债”——就是新冠大流行期间儿童被保护的太好了,没有经历病毒和细菌的免疫锻炼,才让“弱鸡”发挥如此强劲的实力。

  这种论调笔者之前已经反驳过,当时讲“免疫债”在中国可能还说得过去,在已经与病毒共存一两年的美国,还能扯什么“免疫债”吗?

  而中国的儿童在今年上半年已经经历了新冠一阳、二阳,诺如、RSV、流感……的多重免疫锻炼,结果到秋季又要被曾经“弱鸡”的肺炎支原体打趴下,这是能用“免疫债”解释的吗?

查看余下4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