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龙年再读“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是人们熟知的讽刺鞭挞言行不一的典故,甲辰龙年更是绕不开这个龙文化经典,政治上形形色色的“两面人”,交往中遇到的口是心非,社会上出现的两面三刀,总让人想到那个忒爱龙见真龙而魂飞魄散的叶公,故而龙年再读“叶公好龙”,不免生发许多别有滋味的感慨。
叶公好龙,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个称作叶公的人,特别喜欢龙,衣服上绣着栩栩如生的龙,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有雕刻的龙,逢人就表达自己崇拜龙喜欢龙的情感,此等龙崇拜的真诚和爱龙的执着,感动了很多人。自古就有心诚则灵,叶公痴迷龙的消息传到天宫后,真龙可以说是喜出望外,被叶公的痴心痴情和赤诚所打动,决定必须下凡去看看以示谢意。于是有一天,龙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及至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那成想一直标榜自己喜欢龙的叶公看到此景,不但没有丝毫的兴奋,反而吓得脸色苍白,魂飞魄散,大叫一声逃走了。西汉的刘向为了向皇帝推行仁政,编订辑录周代至西汉经典故事的《新序》,将“叶公好龙”编入其中,启示人们识别一个人,不是看他的宣言,而要看他的行动,后来成了讽刺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喜欢的的专用成语。
叶公好龙的本质就是鞭笞表面上喜好骨子里害怕的表里不一,但这个成语真正提升层次成为深入人心的讽刺经典,得益于伟人运用叶公好龙讽刺那些口头上喊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怕的要死的人们。上世纪伟人为回击对农民运动的种种攻击和责难,支持迅速发展的农民革命斗争,进行了著名的专题农民运动考察,撰写了不朽名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引起了共产国际的高度注意,“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不久,5月27日和6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先后用俄文和英文翻译转载了《向导》刊载的《湖南农民运动(报告)》,成为毛泽东第一篇被介绍到国外的文章,英文版的编者按还说:“在迄今为止的介绍中国农村状况的英文版刊物中,这篇报道最为清晰”。其中毛主席针对农民运动所说的“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也就成了叶公好龙真正发挥警示作用的典范。伟人不仅用“叶公好龙”形容对农民的创举感到不满和惊愕的蒋介石和其他“诸公”,而且伟人写完这篇报告后的第一个行动是去武汉参加国民党左派的一个会议,在会上毛为农民反对地主的剧烈行动辩护,要求实行土地改革政策。可以说,伟人让叶公好龙经典红了起来,真正迸发了内在的警示力量。有篇《毛泽东为何借“叶公好龙”故事首次公开谴责蒋介石》(凤凰网2016年08月28日,来源人民网)专门论述伟人运用叶公好龙这个经典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不仅驳斥了国民党认为农民造反应该服从于统一战线的全国目标的论调,推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的经典论断,还从农民运动冲破“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绳索”,使得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一齐倒台,充分肯定了农民运动的伟大作用,提出“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为党领导农民运动依靠农民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和革命行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