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笑死,狗咬狗!她被美国主子抛弃……

2024-07-19 3880 0
作者: 后沙 来源: 后沙月光公众号

  “港区国安法”落地后,犹如定海神针,让香港的繁荣稳定有了可靠保障。

  今年3月,《基本法》第23条立法也已落实。

  那些乱港曱甴尽作鸟兽散,但也有它们的同伙继续留了下来,所谓“香港记者协会”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金童玉女(阿猫阿狗)就是“香港记协”的领导层,这是他们6月22日的换届合影。而他们的主子都在境外,要不纽约、要不伦敦。

  中间穿黑衣粉裤的女子叫郑嘉如(Selina Cheng),32岁,中国香港籍,美国WSJ《华尔街日报》在编记者,新出炉的“香港记协”主席。

  可就在她准备大展拳脚之时,她的主人却突然飞起一脚将她踢开。

  然后,她开始咬自己的主人。

  她那委屈、愤怒、绝望、欲哭无泪、肝肠寸断、憋到内伤的样子,让我看了好难过(哈哈哈哈哈哈……)

  这事很多内地和香港的网友都看不大明白,因为她对WSJ是非常忠诚的,而她又是WSJ力捧的人,怎么就突然狗咬狗了?

  起初我也看不大明白,花了点时间才大致了解了事情原委,毕竟,这些魑魅魍魉的做事风格真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狗咬狗事件的过程:

  先说说“香港记者协会”(HKJA)是个什么玩意?

  该协会成立于1968年,当时,香港正在掀起红色浪潮,英国人为了控制香港舆论,就授意成立了HKJA,对外声称是民间组织,属于专业技术协会类别。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HKJA跟其它专业技术协会一样留存了下来。

  但“专业技术”、“民间组织”只是它的外衣,实际上它是英美舆论机器的一部分。

  没过几年,这个“民间组织”机构就迅速扩大,它的下面有:

  执行委员会

  操守委员会

  中国关注小组

  国际关系小组

  新闻自由小组

  会员培训小组

  福利小组

  维权小组

  刊物小组

  ……

  要维持这样一个机构的运转,需要多少钱?

  但钱的问题不需要它们考虑,因为有境外金主在发狗粮,“优秀记者”每年还有机会到欧美接受“专业训练”。

  HKJA在香港的任务就是编写或录制一些明里暗里反华仇中的文宣作品,制造仇恨,撕裂社会。把年轻人往沟里带,让他们产生“接受被殖民的心理”。

  2019年的“黑暴事件”,HKJA当然“功不可没”。

  真正记者身上带的是摄影机、照相机、话语、录音笔……

  “香港记协”的“记者”出门带的是斧头、球棒、油漆、喷漆……

  很多香港网友都渐渐看穿了HKJA这帮“记者”的真面目,HKJA跳得越高,就暴露得越彻底,乱港分子注定失败。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