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国盟友的下场:被羞辱、被剥削、被清除
最近,全世界都在热议美国对乌克兰始乱终弃的大戏。俄罗斯《议会报》刊文《泽连斯基的教训:美国如何抛弃盟友》,从美国对乌克兰问题立场“急转弯”说开去,揭示美乌所谓特殊关系的虚伪性,列举美国历史上抛弃盟友的种种黑材料,值得一读,特分享给大家。
成为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成为美国的朋友是致命的。
一、没有牢固盟友,只有“致命友谊”
美国的政治承诺不可信。基辛格说过,“成为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成为美国的朋友是致命的”。这句话准确概括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本质。三年前,拜登政府曾经许诺,只要有需要,美国会一直慷慨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但白宫新主人却改变了主意,决定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让乌克兰在冲突中听天由命。美国领导人在白宫直播镜头前公然斥责羞辱泽连斯基,这一充满讽刺的政治场景暴露了美乌关系的脆弱和虚伪。美国的价值观联盟不可靠。拜登政府曾把乌克兰危机塑造成“民主对抗威权”。在美国新政府眼中,泽连斯基不再是争取民主的英雄,而是不受本国民众支持的失意政客。“白宫闹剧”再次证明,如果有必要,美国可以毫无原则地与盟友分道扬镳。
上图:2023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拜登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会晤。
下图:2025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会晤时,当众发生激烈争吵。
美国盟友关系的“生命周期”不长久。二战后,美国霸权一直靠各种盟友关系得以维系。但从本质上看,美国的盟友关系都比较短命,这在过去80年的国际政治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如果这个盟友自身拥有足够多的资源,并在华盛顿拥有足够大的影响力,它的“生命周期”或许可以延续,例如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然而大多数美国盟友都难逃被美国鱼肉、压榨的命运。只要国际局势风向一变,昔日的伙伴就会失去利用价值。
二、美国傀儡难逃厄运
比如南越。1954年,吴廷琰在美国扶持下成为南越第一任领导人。他顽固反对共产主义,实施独裁统治,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当吴廷琰逐渐成为令美国国际形象受损的“累赘”,被美国毫不犹豫疏远和排斥。1963年,在美国默许的政变中,吴廷琰这位“过气的傀儡”被杀身亡。
上图:1957年,吴廷琰访问华盛顿,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与国务卿杜勒斯亲自接机。
下图:1963年,吴廷琰在政变中被杀身亡。
又如尼加拉瓜。尼加拉瓜领导人索莫查年轻时在美国生活多年,坐拥大量美国资产。1967年,索莫查当选尼加拉瓜总统,奉行亲美政策,将积极吸引美国资本作为国家经济政策重点。1978年,尼加拉瓜爆发武装起义,美国政府却拒绝帮助索莫查维持统治,在他移居美国后也没有给他“政治庇护”。1980年,索莫查在巴拉圭被杀殒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