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与刘伯行探讨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刚刚,偶然之间读到了刘伯行先生的文章:《关于民营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隅见》。因为题目是讨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进行了一番阅读。在此想就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刘伯行先生商榷。

  关于民营经济的问题,刘伯行先生进行了分析。在此我不想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我想主要就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关于市场经济。

  首先说说市场经济的概念。刘伯行先生认为“从字面理解,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生产要素配置的经济管理体制”。这样说基本上正确。而我的理解是,市场经济主要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引导和调节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体制。所谓的市场经济,实质就是通过交换来明确商品供需的状态,从而使生产者能够依据这种供需状态调节自己的商品生产活动。因此,在这里,主要就是价值规律起主导的调节或引导作用。

  市场是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发展以及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市场经济就其性质而言,它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早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前,市场早已存在,市场经济的产生是要先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式的。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客观可以区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商品生产经济学;第二部分是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第三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学。《资本论》的第一篇,即“商品和货币”可以看作商品生产经济学。从第二篇开始到全书结束,即可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生产经济学的基本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商品生产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的区分是十分清晰的。以价值为基础,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因此,把“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似乎是不恰当的。

  二、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什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呢?

  马克思的定义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与一般的商品生产过程是没有区别的,有区别的只在于价值形成过程发生了改变,即由一般的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为什么一般的价值形成过程会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呢?

  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商品世界中多了一个新的商品品种一一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一个特点就在于他的使用价值就是形成价值的源泉。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买回了劳动力这个商品,当把劳动力这个商品投入生产过程中使用时,只要有足够多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劳动者的劳动就会形成比工资更多的价值量。于是,价值形成过程也就同时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老板预付的货币也就转变为资本,货币所有者也就转变为资本家,商品生产方式也就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3条)

大家都在看

1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