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明:如何真正实现减负,还学生快乐童年(教育系列六)
中小学生减负早已经不是个理论问题了,而是迫切的实践问题。实践反复证明,单靠行政措施强行减负是根本做不到的。在中小学教育改革上,再也不能空喊口号、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了,而要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整体素质以及社会能否长治久安了。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笔者可以负责任地说:有!
很难操作吗?
只要认上了,思想统一了,就完全不难操作。
这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不兜圈子了,直奔主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果断取消繁琐、艰深的考试而实施兜底不限高的“通过制”考核。
国家规定各个学段每门学科必须达到的知识与能力最低标准,达标即通过,凡不能达标者则需要留级重修,直至达标通过才能进行下一学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之后,实行双规制教育——普高及职高。高中办学实现特色化,高中招生不举行国家统一考试,均由各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自主招生。
职高根据社会360行就业需求,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拥有高度的办学自由。注重职业技能及基础理论的学习。职高除了职业技能课程以外,必须选择2-3门普高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大学招生对职高、普高及社会生源一视同仁。
高等教育学校不追求大而全,提倡小而精,突出专业特色努力创建一流学科。
高考除少部分课程全国统考之外,增大学校自主招生的权重,主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招收合适的学生。不同学校录取的标准完全不同。
社会用人单位招收职工时不再偏爱“名牌大学”而完全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选择能够胜任专业工作的毕业生。
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推荐本单位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优秀职工进入大学深造,这部分学生完全由大学自主考试,自主录取。国家给予适当补贴或奖励。
逐渐淡化直至停止招生“少年班”学生。实践已经证明,在对国家重器的贡献、大国工匠的培养以及大师级人才的培养上,少年班并不比一般大学突出。让少年班学生按照常规教育培养,成就不会比少年班小可能反而更大。比如曾经人人喊打的“白卷英雄”张铁生,事实已经证明他还是个人才。
如果说当时国家需要“快出人才”的话,办少年班无可非议,但也只能是权宜之计。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少年班基本上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而成了“掐尖”的示范。教育绝不能再以牺牲童年为代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一纸文凭衡量人才的标准渐行渐远。各行各业都越来越需要具有真才实学、实际能力的真人才。学校教育必须尽快从追求“文凭”等虚名转变为“切实培养真人才”。
【待续】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