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马南“左不左”不重要,何院士的“中医……》一文的说明
刚才发了《司马南“左不左”不重要,何院士的“中医黑”、善变到反水更有趣》,再看看,总感觉哪儿不舒服。对发出去的东西很少这样感觉的。
主题不鲜明?
我写文稿一般会在标题上下很多功夫,力争短短几个字把整篇文稿意思浓缩进去,今天这个标题我以为做到了;再看看文本,假如局外人读,是否有多主题之惑呢?那就假扮局外人多读几遍,还是不舒服,床上躺一会儿再来,还是不舒服。
疑似两个主题,有一个冲淡另一个之嫌。
一个关于他的主题,突出他的“跟风”与“趁”形“蹭”势,还特意加引号突出;另一个主题关于我自己,突出我自己信赖中医;可两个主题排在一起,会不会给人一种印象,因为过于信赖中医,在中医与西医之间有偏向,于是对他的看法也失之偏颇,以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说了吧,有主题冲淡之嫌;不说吧,铺垫少、没气氛。反正哪儿都不舒服,不如一骨碌爬起来再写个说明吧。
×××××××××××××××××××××××××××××××××××××××
近几年(或者近十年来)一些激烈反对过中医的人纷纷表态“我不反对中医”,其实他们构陷中医时也未曾说过一句“我反对中医”,只有大熊猫或智商同列者会这么说,或者只有狂飙突进时代才有人游行队伍中手举标语牌“我反对什么什么”、“我支持什么什么”。中医黑们的智商极高,决不屑与大熊猫或狂飙突进时代人为伍,他们只说“中医不科学”、“中医是巫术”、“中医思维不属于整体论,而是笼统论”…,等等诸如此类,哪儿说过“我反对中医”?挖地三尺也找不到呀。
这其中何祚庥院士是最响的一个,并不是他有多著名,象司马南那般声名显赫,而是拥有多重光环,除了“院士”,还有让人敬重的“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家”。想想我们今天对“文科”有多鄙视,对何院士这类多重光环者的敬重与对文科的鄙视相辅相成,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有多鄙视就有多敬重。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我打赌,出了华夏区,任何一个文明地区都不可能存在这个现象,对文科的鄙视和咬牙切齿,对“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家”的敬重如神。
何院士不至于利用这种文化现象赚取影响吧?真这样,那可酸吐了!假如他真说过“我反对中医”,过不多年又说“我不反对中医”,那又咋的?谁还没个思想转变?一百岁人还有思想转变的呢,为何他不能?既使“我反对中医”死撑到底不转变,那又咋的?
我到任何一个角落高喊“我反对中医”,又咋的――除非“中医协会”逮住我,把我头揿在水缸里,否则我用自动播放机在中医大学校门外每天播放三次“中医不科学”、“中医是巫术”、“中医思维不属于整体论,而是笼统论”…,又咋的?警察总不能因此抓我吧?别干扰学生上课就是了。这还不能,那还算什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