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历史,罪在当今,祸害后人
近日,发现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近代——救亡图存的斗争》一书插图使用不当。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出版社迅速核实情况。
此前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表示,历史读物《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里出现严重的事实性错误: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的那段历史时,书中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
该网友表示:“丁汝昌宁死不屈,自杀殉国,而此书竟然使用日军视角的丁汝昌投降图,正文里并没有对此图有任何解释,孩子们如何分辨?类似的图此书还有好几张。”
《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共10册,引发争议的“丁汝昌投降图”出现在最后一册《近代救亡图存的斗争》中,该图书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其性质明确为“小学生读物”,自荐标签中还包括“知识有料”、“内容有深度”等。
其实历史是这样的: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三十日,日军进攻威海南帮炮台的制高点摩天岭,丁汝昌率舰队从海上用火力支援炮台守军,发射排炮,击毙日军旅团长大寺安纯(为甲午战争中日军阵亡的最高将领)。
由于众寡悬殊,威海陆路南北帮炮台相继失守,刘公岛遭海陆合围,成为孤岛。凌晨,丁汝昌组织的敢死队分为两路,较多的一路负责佯攻,另一路则负责将28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炮炸毁,完成任务后,敢死队全部牺牲。
此后,日本海陆两军配合,并利用剩下的陆路炮台,连日攻击北洋舰队,均被击退。二月五日,日本鱼雷艇夜间偷袭,定远舰遭重创,丁汝昌移督旗于镇远舰。二月七日,日军舰艇40余艘排列威海南口外,势将冲入,日本陆军也用陆路炮台的火炮向港内猛轰。之后,鱼雷艇管带王平策划鱼雷艇队集体逃亡,刘公岛形势进一步恶化。
二月九日丁汝昌登靖远舰迎战,击伤两艘日本军舰,靖远中陆路炮台发射的炮弹受伤,丁汝昌欲与船同沉,被部下誓死救上小船。二月十二日,丁汝昌毅然回绝日军劝降,只想以慷慨以死尽忠。当晚,服鸦片自杀,以谢国人。丁汝昌临死前,将北洋海军提督印截角作废,年仅59岁。证明丁汝昌将军以死报国,根本没有投降!
对于篡改通道转兵会议会址也一样,虽没有出现在教材,也同样祸其后人。原本是: 1934年12月12日,"军委二纵队到芙蓉寺附近,野战司令部到芙蓉",陆定一(时任中革军委宣传部长)日记12月12日记载; 时任中央军委三局政委的伍云甫日记里记载:"12月12日...下午到达芙蓉宿营"。当天傍晚,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朱德、周恩来、博古、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等在芙蓉古庙木林庵紧急召开会议。会上毛泽东的提议,得到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时半,中央军委在芙蓉发出了西进贵州的 "万万火急" 电令。通过这次会议,中央红军放弃从湖南西南湘桂黔边界北上的原计划,决定转道贵州。13日,伍云甫(时任中革军委执掌军委电台的三局政委)日记记录: "从芙蓉出发,经芦(炉)溪到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