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劳权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要点
什么是企业?
在这里,我想把劳权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一一经济实体理论作一个介绍。
在《什么是企业?》一文中,我们谈到了“我国的企业理论存在着重大缺陷!是的,作为指导我国企业改革的理论,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我国的企业改革,正是在这种存在重大缺陷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为什么我国的公有制企业越改越少?为什么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口号下却实际上形成了私有制为主体的现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文章最后强调“生产主体,是企业的第一要素。没有对生产主体的明确认识,我们就弄不清企业所要体现的基本的权利要求,我们就不知道要建立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我们就不知道要建立什么的基本制度,更弄不清是什么样的机制在起作用,更不能了解不同企业的性质的区别!”
一,当我们谈及企业时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生产主体。
当我们需要考察市场里的企业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作为生产主体的性质和特点。
那什么是社会生产主体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是这样说明资本主义生产主体资本家或资产所有者的:
“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进来”。如果抽取了各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法就只是自然的、技术的结合方式,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由于社会性质而造成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特殊的结合方式,就把社会生产方式区分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接着,马克思又进一步具体地说:“在当前考察的场合,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定的出发点,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二者在资本家手中是怎样和在什么条件下结合起来的一一就是作为他的资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的”
在《资本论》第四章,马克思在考察了资本运动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作为资本生产方式的生产主体一一资本家的特点:
“作为这一运动的有意识的承担者,货币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子,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这种流通的客观内容一一价值增殖一一是他的主观目的; 只有在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成为他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或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因此,绝不能把使用价值看作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他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