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投资传导不到民生?


  近期,浏览了《一个所有制的效率对比:谁算错了账?》(今日头条:首发2024-02-25 10:24·戈多的叹息)一文。这篇文章主要是讨论对民企和国企效率大小的问题。

  对于国企与民企效率的问题。在这里我不想讨论。我只是注意到了作者的一个观点。他在文章中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代结束了,根本原因是资源错配,资源流向了低效的寻租经济,层层分食高投资、低回报的长期项目,这样的经济模式不可能具有持续性,而作为主体的国企,对就业支持微不足道,又决定了投资传导不到民生,也决定了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过低,从而引发了产能过剩的经济现象。”

  在这里,作者认为是由于国企对就业支持微不足道,从而导致了投资传导不到民生。这一看法显然不符合事实的。

  从民企所占比例来讲,达到了90%以上。而民企的就业占比达到了85%。这投资传导不到民生,不只是国企的原因,更有民企的原因,甚至主要是民企的原因。

  在投资传导不到民生这一问题上,民企和国企其实是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因为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现在都采用的是资本经营方式。而投资所以不能传导到民生,其原因恰恰是因为资本经营方式决定的。既然民企和国企现在都是采用的资本生产方式,那么,投资传导不到民生会同时在国企和民企发生,两者是没有性质上的区别的。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早就关注到我国GDP不断增长,而老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中国GDP屡创新高,可老百姓手中的钱却越来越少。

  在资本经营方式的主导下,企业员工工资和人工费用是作为成本形式出现的。而成本是企业经营的最小化目标。也就是说,在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中,越是搞得好的企业,员工收入相对而言就会越低。大多数员工收入与企业发展的结果成反比关系,微观经济的这种运行方式必然在宏观上导致大众消费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增长态势呈现反向关系: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而大众消费能力相对而言却不断下降,巨大的发展红利主要部分都流入到了少部分人手中。更有甚者,许多亿万富翁发财后又纷纷移民。于是生产能力的扩张与社会消费能力减弱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经济危机就成为必然的了。

  对于分析这种投资传导不到民生的经济问题,是不能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框架来分析的,而必须用劳权经济与产权经济的结构原理来分析。

  一般而言,凡是建立了产权制度的企业,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采用资本经营方式的企业。这种企业采用按资分配方式,员工拿工资,盈利归老板或股东所有。我们把这种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体现了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形式,称为产权经济。由于这种经济形式是员工拿工资,老板或股东得盈利。员工及人工费用作为成本,是企业经营的最小化目标。因此,企业经营得越好,员工的收入也就越少,这种收入减少,可以是绝对的减少,也可以是相对的减少。因此,产权经济性质上是两极分化的经济形式;相反,凡是建立了劳权制度的企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采用工本经营方式的企业。这种企业采用按劳分配方式,每个员工都可以凭借劳动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我们把这种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体现了劳动所有权的经济形式,称为劳权经济。由于这种经济形式是全体员工都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因此,劳动者的收入变化与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同步的,呈现出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紧密关系,因而劳权经济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形式。

  我国应该建立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按劳分配制度的公有制经济,是应该建立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基本制度的劳权经济。因此,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结构上应该是以劳权经济为主体、产权经济为辅助的结构。但是,四十多年来的改革,放手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大力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因而导致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到了90%以上。另一方面,我国没有私有化的国有企业,也进行了强化产权制度的改革。这些企业虽然生产资料还是公有制,但由于建立的是产权制度,因而也属于产权经济,虽然这种产权经济是不规范的产权经济。也就是说,在结构上来说,四十多年的改革使我国形成了产权经济的一统天下。

  为什么中国GDP不断增长,而老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少?为什么投资传导不到民生?

  根本原因就是,四十多年的改革使我国形成了产权经济的一统天下。而产权经济是一种两极分化的经济形式。当这种两极分化达到足够的程度时,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现象,于是经济下行的结果也就会变得非常明显。

  但是,长期以来,一旦经济陷入困境,大家的目光便聚焦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上,动不动就从营商环境方面找原因,总是千方百计为“企业家”要政策、要待遇,甚至借此对一些网络人士挥起大棒,好象有几个人讲几句话就能决定这些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似的。这显然是隔靴搔痒,不及要害。

  要真正解决我国经济下行的问题,就必须从传统的思考模式中解放出来,特别是要从国企、民营这种传统分析框架中解放出来,认识劳权经济与产权经营的基本原理,从改善劳权经济与产权经济的结构着手来解决问题。

  中国有14亿人口,有9亿多劳动者。每个人的消费水平增加一块钱,就是14亿人民币的经济规模;如果我们大力发展劳权经济,使9亿多劳动者提高就业收入,那么将会有使我国几乎所有的人口都能提高消费水平,形成庞大的经济需求,怎么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呢?

  一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却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一个有8、9亿劳动者的国家,却没有人倡议建立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劳权经济体制;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却没有人探讨建立按劳分配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这才是投资传导不到民生、经济发展而老百姓未能分享其成果的原因所在。

  中国需要有眼睛的经济学家!

  【文/钟建民,红歌会网专栏作者。原载个人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