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写作的套路
莫言写作的套路(颂明虚拟演讲七十七)
颂明说莫言的小说既没有文学,也没有文化。
我想一定会有人质问,你这样的判断是基于怎样的依据呢?
颂明肯定是有充分依据的。
文学创作一定是基于生活的真实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胡编乱造的。
即便是神话小说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莫言的小说基本上都是在别人的小说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的再创作。用莫言自己的话说就“撒谎”、“胡说八道”。
下面,我引用莫言的原文作为论据: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84年的12月里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福克纳的《喧哗和骚动》,我端详着印在扉页上穿着西服、扎着领带、叼着烟斗的那个老头,心中不以为然。然后我就开始阅读由中国的一个著名翻译家写的那篇漫长的序文,我一边读一边欢喜,对这个美国老头许多不合时宜的行为我感到十分理解,并且感到很亲切。譬如他从小不认真读书,譬如他喜欢胡言乱语,譬如他喜欢撒谎……”
“接下来我就开始读他的书,许多人都认为他的书晦涩难懂,但我却读得十分轻松。我觉得他的书就像我的故乡那些脾气古怪的老农的絮絮叨叨一样亲切,我不在乎他对我讲了什么故事,因为我编造故事的才能决不在他之下,我欣赏的是他那种讲述故事的语气和态度。”
“读了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原来农村里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写成小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莫言还再次“抨击”了文学创作必须基于生活真实的观点:“在此之前,我一直还在按照我们的小说教程上的方法来写小说,这样的写作是真正的苦行。我感到自己找不到要写的东西,而按照我们教材上讲的,如果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时,就应该下去深入生活。”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在我的这篇“虚拟演讲”,您一定看懂了莫言的意思,他写小说全靠“撒谎和胡说八道”,美其名曰“虚构”。
事实上莫言也是这么做的。
莫言声称对他影响最大的三位作家及作品是川端康成的《雪国》,马尔克斯是《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令人不解的是,这三部作品莫言连一部也没有读完就“灵光乍现”了,迫不及待地写起小说来。
莫言在《雪国》三分之一处读到“一条健硕的秋田犬舔水”,立马文思如泉,写出了《白狗秋千架》;而且唤醒了他的文学细胞,从此文思如泉,小说像蛋急的母鸡追着他。为此莫言还虔诚地写了一本书《感谢那条秋田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