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真假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区别是什么?
今日读到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争论的文章:《郝贵生|也谈“‘市场决定作用’究竟是由谁来决定” ——与王立华同志商榷》(郝贵生 · 2024-10-10 · 来源:乌有之乡)。文章在开头的提示语是这样说的:“在官方、主流媒体和相当多的唯权力至上的学界知识分子甚至包括许多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浪高一浪、一波高一波的喧嚣声中,似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板上钉钉的‘客观真理’”。
在这里,作者特别谈到了“许多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学者’”。 这里涉及到谁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
我们如何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学者? 在现实中,我们如何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学者呢?或者说,真假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区别是什么?弄清这一问题,对改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曾经提到:“围绕用立法手段限制工时问题而展开的斗争所以更加激烈,撇开利润贪求者的惊慌不谈,是因为这里的问题涉及一个大的争论,即构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实质的供求规律的盲目统治和构成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实质的由社会预见指导社会生产之间的争论。因此,十小时工作法案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际的成功,而且是一个原则的胜利;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在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面前公开投降了。但是,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对资产的政治经济学还取得了一个更大的胜利。我们说的是合作运动,特别是少数勇敢的‘手’独立创办起来的合作工厂。对这些伟大的社会试验的意义不论给予多么高的估价都是不算过分的。……”。注意这里马克思两次提到的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性的区别:前一次提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与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区别,这种区别体现在供求规律盲目统治与社会预见指导社会生产的区别。后一次提到的是劳动的政治经济学与资产的政治经济学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合作工厂一一即公有制企业的产生。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两个本质区别:
第一是工人阶级的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属于劳动阶级的经济学范围,而西方经济学属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范围。
第二是劳动的经济学与财产的经济学的区别: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劳动为对象的经济学,是以活劳动、劳动能力价值化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是以财产为对象的经济学,是以生产资料、资产增殖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