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合作社创办指南: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2024-10-24 356 0
作者: 公民伯里克利 来源: 叁零柒计划

  编者按

图片

  合作社的历史由来已久,其早先在欧洲并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它是从中世纪的行会经由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社会转型造就的。这场转型中,参与社会主义运动的企业主提出了乌托邦社会主义的蓝图。自那时以来,合作社就成为了承载社会主义理念的最为现实又最为乌托邦的载体。

  因而合作社的目标一方面是积极地适应现代社会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它又力图废止由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造成的社会灾难。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的必然张力,导致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下建立起合作社成为了一场“现实主义的乌托邦”。

  然而,这一议题真如我们日常听及得那样遥不可及吗?诸如西班牙蒙德拉贡、阿根廷“人民的酒店”之类的尝试,如何成为可复制和繁殖的?建立起一个经济学上自我持存的合作社,并进一步串联为一个合作社网络是何以可能的?如果你对“异端经济实践”感兴趣,并也怀揣这些疑问的话,或许这篇投稿能为你的探索提供更丰富的灵感。

  |公民伯里克利

  ·目录·

  ▪ 引言:合作社的意义

  ▪ 合作社的目标

  ▪ 合作社的效率问题

  ▪ 如何实现「合作社的三项原则」


  01

  引言:合作社的意义

  「共同所有按劳分配民主管理」,这三条是原则合作社最核心的特征。1844年的英国罗雪戴尔镇,28名贫困的纺织工人将各自的资金聚集起来,共同成立一家消费合作社-﹣罗雪戴尔平等先锋社。这家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合作社正式诞生。而「共同所有、按劳分配、民主管理」这三项原则自此也就成了「合作制」最为核心的原则。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合作社并不是所谓任何「合作传统」的产物。「合作社」是启蒙精神与现代工业生产的孩子。它意味着将平等与自治的原则贯彻在现代化生产之中。而也正因如此,马克思认为「合作制」是对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积极扬弃,一如「股份制」是对它的消极扬弃。虽然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合作社的未来是悲观的,但他相信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之中的进步因素,也相信在社会革命之后合作社将互焕发的新生。

  据此,我们不妨说:市场经济之中的合作社,是远方的共产主义飘落在当下的碎片。

  而在当下,不论是在日益衰朽的西方民主国家,还是在其他的社会,合作社似乎都是斗争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意味着积极的生产因素在微观上的实现,甚至可以说:它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只有当有了这种基层的实现,宏大的社会运动才能算是有了着落。甚至我们不妨说,倘若没有在社会层面上合作社的运动,那么社会革命即使发生了,也多半会走入苏联的老路,没有基层经济民主与合作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终会成为官僚的贵族共和国。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