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凌斯:说说“三年困难时期”的真实情况
“三年困难时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令人难忘的一段最艰难的岁月。当时城乡居民因粮食短缺而遭受了一段“挨饿”的经历。这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毛泽东时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箭矢。文坛上谣言四起,“吃树皮”“饿死人”等等。然而真实的情况如何?作为过来的人,有必要讲清楚。
经过
有人把三年困难的出现看成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的结果,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大跃进”是毛主席为贯彻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而号召的,目的是把经济建设尽快搞上去,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实事上“大跃进”给中国工业化、水利化、科技和国防发展带来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新中国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都是产生于大跃进时期,否定大跃进运动是历史虛无主义的。“大跃进”与三年困难没有必然联系。
在“大跃进”运动中有些领导干部“头脑发烧”,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刮起了“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一平二调”“强迫命令、瞎指挥”等不正之风,历史上称作“五风”,才是造成“三年困难”的直接原因。实事说明,当时哪里“五风”刮得最猖獗,也即是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本文所谈,仅以笔者所了解的大多数地区的情况为限,个别地区的特例不在其内。
实际上,在大跃进运动笫一年的1958年全国农业发展的形势是很好的,粮食和农作物产量获得空前增长。但是由于干部们盛行“吹牛”“浮夸”风,产量更被虛报,一般亩产上千斤,试验田亩产上万斤,这就影响到国家征收数额大大提高,而留给生产队的粮食大大减少;又由于当年秋开始普遍实行公共食堂化,全体社员都吃集体食堂,农户不再分配口粮,社员家庭的粮食基本被清空,完全失去了安全保证。加上当时农村生产、管理混乱,粮食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对农作物收获不精:有些产品没收上来被烂在了地里。当时丢弃于路边和地里的地瓜、萝卜、花生等到处可见,但却无人捡拾。在开始时公共食堂食品还充足,喊出的口号是“放开肚皮吃饱饭”,不限量,到处吃饭不要钱。但后来生产队的粮食逐渐不支,食堂就变成按人限量供给。在当年春节时食堂还免强改善了一下生活:集体杀了一头猪,吃了一顿肉,包了一顿水饺,炸了一点酥品等,但在春节过后,生产队就逐渐断了粮。因为还要留下种子粮、牲畜饲料粮等,不能全部吃光。这时就报告到县粮食供应部门,按每人每天4两的标准给生产队补充供应。这就是当时各地盛传的“四两”粮的标准。
每人每天4两粮食(元粮,其中地瓜干品种是三斤折一斤),自然是吃不饱,有的生产队有点积蓄补充的还好,但无有任何补充的,社员们只能忍饥挨饿。在当时食堂每日三餐只能供应三顿汤粥、午饭时一个窝头。到了1959年二三月间,各地集体食堂即先后停火,社员们重新恢复了家庭自炊,仍按人均每天四两(有的五两)粮的标准供应。
~~~~~
万般证据也弄不醒心存异心之人。
的情绪非常稳定,安居乐业,社会稳定,风清气正,就是因为毛主席公平、正义。
谢谢作者!
谢谢作者!
的情绪非常稳定,安居乐业,社会稳定,风清气正,就是因为毛主席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