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彦:少年毛泽东所追求的“成名”,成的是什么名?

2024-03-11 226 0
作者: 孟彦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据湘潭传媒报道,3月8日下午,“我的韶山行”2024首批研学活动在毛泽东广场启动。来自湘潭县第一中学、天易中学、湘潭县第十中学等2000名学生参加活动。

  据了解,去年4月以来,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力开展“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办好“移动思政课”,并以此带动引领全省红色教育、红色研学蓬勃开展。

  “我的韶山行”,到底从哪个方面切入,才能让青少年受启发、受触动,“不虚此行”?

  不妨从16岁的毛泽东出乡关说起,讲透这个故事。

2.jpg

  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东山学堂(书院),临走时写下一首诗,夹在父亲的账本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表达少年毛泽东“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鸿鹄之志,抒发作者大气沉雄、心怀天下的英雄豪情。

  那么,毛泽东所说的“成名”,成的是什么名?

  是考取功名吗?不是。

  因为1906年清政府就废除了科举制度,毛泽东走出韶山冲是1910年,那时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4年了。

  是继承家业吗?不是。

  毛主席的家庭条件是不错的。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我的父亲原来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回到村子后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积攒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这时我家有15亩地产,成了中农,每年收60担谷,一家5口共吃35担,5人每人7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25担,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些资本,后来又买了7亩地,这样我家就有了富农的地位了。

  如果毛泽东小富即安,他完全可以在家里继承家业,帮助父亲料理生意,美美地过富裕的日子。显然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毛泽东的父亲原本把他送到湘潭的一家米店当学徒,希望他学成回来以后帮助家里料理生意。但他坚决不从。

3.jpg

  是为光宗耀祖吗?不是。

  到韶山烈士烈陵园得知,毛主席走出乡关闹革命,不光自己义无反顾,舍身取义,还把自己亲人拉到革命的队伍里,他们中有6人为国牺牲。

  他们是:夫人杨开慧,牺牲时29岁,死在长沙;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28岁;大弟弟毛泽民,47岁,葬在新疆:小弟弟毛泽覃,30岁,牺牲在江西;侄子毛楚雄,牺牲在西安,年仅19岁;堂妹毛泽建,24岁,被杀害于衡山。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