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毛泽东为人民谋幸福,只是怀旧吗?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怀念“为人民谋幸福”的毛泽东,怀念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
不过,也有人不以为然,振振有词地说,那个时代落后、贫穷,哪有什么幸福?怀念毛泽东,只不过是“怀旧”。
此言似乎很有道理。毕竟,那个时代多是在温饱线附近徘徊,相当多的人过得很清贫。因此,以“消费至上”的标准来看,那会儿谈不上幸福。
不过,人类有精神有情操,不同于一切围绕物质的低等动物。人类的幸福感是综合性、高层次的精气神感受,不仅取决于物质生活。
事实上,人们的幸福感,物质生活状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这不是空谈,是人性使然。
1、简要概括看幸福
所谓幸福,细说起来很复杂,但本质上很简单。其实就是一种稳定、持续的爽快心情。
最简单明了的专业解读,就是早已被普遍认同的马斯洛“五级需求”原理。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定义,人性的基础是五级需求:温饱为主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认同的需求、尊重与重视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五级需求虽是一个塔型结构,有自下而上的轻重缓急。但是,每个人的这些需求一直同时存在,且交织在一起。
例如, 温饱都没有保障、靠乞讨生活的人,尽管会为了食物和金钱而不顾尊严、忍气吞声,但是同样重视人身安全,不敢去很危险的地方。同时,渴望得到尊重,希望赏赐者的眼光里有同情而不是鄙视。
还有,事业登峰造极的大人物,依然担心身边的人私下里黑自己,还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因此,要想拥有稳定、持续的爽快心情,就需要五级需求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其中只有一项与物质密切相关,其他四项都是精神和情操方面的,受社会环境影响。
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温饱为主的生理需求越来越容易满足。与此同时,在私利趋势下,安全的领域越来越大、危险越来越多。
同时,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明白人类社会是怎么回事,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各种安全和精神情操方面的因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他方面相同的环境下,假如贫穷离幸福100公里,温饱则离幸福80公里。同时,小康离幸福依然有70公里,富裕离幸福至少也有65公里。
反之,如果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忧虑和担心,感受到的都是平等尊重,觉得自己的辛苦努力很有意义,即使物质生活只是在温饱层面,幸福感也是杠杠的。
这不是脱离现实的“空对空”,是人性使然。
2、名家之言看幸福
关于幸福,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提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