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文章小事,那真叫“格局远大、细节精致”
这些年来一句话流传甚广,“赢在细节,输在格局。”意思很简单,细节没做好,难以赢;格局不够大,肯定输。
不过,从逻辑上来看,这句话的秩序应该反过来,“输在格局,赢在细节。”毕竟先有足够的格局、避开输的凶险,才有认真打理细节而后赢的机会。
当然,这种哲理性的语句,说来容易做来难。怎样避免输在格局、又如何争取赢在细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也是难以探寻到的营养。
好在我们有伟大的教员毛泽东。
大家知道,毛泽东文采出众,他亲笔撰写的文章浩如烟海,并都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用第一位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话来说,“推动了一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
这里不提那些名篇,只向大家介绍毛泽东经手几篇小文章的小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格局远大、细节精致”的味道。
1
故事一
1933年5月,50来岁的谢觉哉老先生来到中央苏区,给毛泽东当秘书。上任的第二天,就根据安排写了一个关于召开查田会议的通知,内容有时间、地点、人员等基本信息,自认为没什么问题。不料,送请毛泽东签发时,这份通知被毛泽东改得没剩几个字。
在这份通知上,毛泽东增加了会议的中心内容、要讨论的问题、应准备的材料。此外,会议的时间、地点、会期、费用补贴办法,以及需要“自带碗筷,被子”等等小事项也一应俱全。
这样的修改,着实给谢老上了一堂课,让他知道了该怎样面对一件件小事。
这里显示,毛泽东重视工作效果,目标明确,且正视相关环境、相关人员的实际状况,将通知内容完整且具体地一一列举,以便文化素质低的基层干部们能看明白,不会因信息不足和不清楚而出麻烦。
2
故事二
1939年底,驻榆林地区的邓宝珊所部国民党军,一位宋营长率兵抢占我军营地,引发两军对峙,局面一度紧张。为了缓和局势、维护大局,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肖劲光草拟了一份电报。电报通报了事件的过程,声明了我方立场,准备发给邓宝珊,与他协商交涉。
肖劲光电报的最后是:
“恳请速电制止,将该营即调他处,以平公愤。并将敲诈人民、贪赃枉法、破坏团结、肇事凶犯之宋营长撤职严办,以惩刁顽,而维法纪!”有义愤填膺的指责和命令式的语气。
毛泽东在审阅肖劲光呈报上来的电报后,反复斟酌,一字一句修改,最后修改的内容如下:
“事件发生谅系宋营长受人挑拨所致。现在事态颇为严重,敬恳我公速电制止宋营长,勿再寻衅,然后查明事实,合理处置。并可否将该营另调他处?”
修改好电报之后,毛泽东还专门在稿子上作出这样的批示:“措词过于激烈,口气生硬,以后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