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立:百年潮起迎沧桑——纪念毛主席诞辰128周年
1.百年沧桑百年长,百年艰辛未敢忘。公元2021年为干支辛丑之年,只是世异时移,这个辛丑年不再是120年前致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灾难深渊的《辛丑条约》之年,而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昂扬奋发之年,是我们建党百年大庆之年,也是力挽狂澜、扭转乾坤,把百年屈辱苦难化为百年荣光辉煌的旷世绝代伟人--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八周年。瞻前程,思当下,忆往昔,毛主席齐于天地、同于日月的盖世之功断不可稍忘。
2.“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悲愤至极、仿佛让人听到哭声的《有感》,是戊戌殉难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于《马关条约》签订后直抒胸臆的忧时伤世之作。自1840年以来,昏聩无能的满清政府在西方坚船利炮淫威之下,不断的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共计500多条)、不断的割地赔款求和,终致国家几于瓜分豆剖、民族几于亡国灭种……这是一个自华夏有国以来,历经秦汉、唐宋,及至明清,封建制度(就“封诸侯,建藩卫”之义而言,封建制度当上溯到商灭周兴之时[笔者认同北大张传玺教授的这一观点])生命的幅度和长度终至极点的时代;这是一个内外交困,“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民族衰落到了极处的时代;这是一个“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西风压倒东风的时代。华夏面临着“三千余年一大变局”!“穷则变”,虽然不愿做奴隶的国人,前赴后继,苦心孤诣,求变图强,但屡战屡败,变未通,通也未久。谭嗣同的《有感》,正是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面对民族危亡,寻不到托地擎天英雄,找不到脱离苦海出路的中国人焦虑、绝望、哀愁的真实写照。
3.“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在创造时势。危亡的时代必然要呼唤,也必然要在不断的反复试错中筛选出拯救危亡时代的政治集团和英雄。历史的浪涛是最无情、也是最公正的裁判,在淘汰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同盟会、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等等政治集团及其领袖后,最终选定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选中了党和人民的领袖毛主席。虽然“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天下文明”给了我们美好的喻示,但严酷的现实却在于,并不是经天纬地、光被四表的英雄人物一经出现,就立马天下文明了。恰恰相反,毛主席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许多时候都是在艰苦卓绝的极限生存环境中,从万死中觅取生路,从无望中探寻生机。这恰恰应该是我们后人既需要感佩敬仰,更需要永志不忘的地方。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写得恢弘磅礴豪迈、乐观浪漫洒脱,但在这条二万五千多里的“地球的红飘带”上,“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哪一里甚至哪一步不是在与强大的自然和社会双重敌人的血拼中用鲜血和生命染红的?人们常说,我们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才建立了新中国,但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我们经过31年的浴血奋战才真正的定了国、安了邦。虽然历史不应假设,但我们不得不假设:建国后,如果没有毛主席的坚定意志、如果没有毛主席的远见卓识、如果没有毛主席的带头送子上战场,打一场靖边立威、鼎定天下的三年抗美援朝战争,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平安生存下去吗?行笔至此,我想起了社会上谣诼毛主席及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的无耻滥言。回望中国一百八十多年的近代史,回望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有哪一个人的功勋能与毛主席相比,有哪一个家庭比毛主席的家庭贡献牺牲大?上自领袖人物下至一般党员,又有哪一个政治集团比共产党牺牲的烈士多?无视先辈先烈巨大的无私牺牲和付出,把本就铁定了的严肃历史定论,亵渎丑化为缺乏常识的娱乐调侃谈资,居心何在?良知何在?能心安吗?恶劣下作如此,如果不是无知的黄口小儿无意无心之举,那就只能是党和劳动人民的敌人有意刻意之做。“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对于任何与党和劳动人民为敌的人,这话迟早是要应验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