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苏联哲学的关键超越(三)

2021-12-27 619 0
作者: 士心 来源: 红歌会网

  毛泽东关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任何人开始总是不懂的,从来也没有什么先知先觉。斯大林自己还不是对有些东西认识不清楚? 他曾经说过,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发展到冲突的程度;搞得好,就可以不致发生冲突。斯大林的这些话,讲得好。教科书比斯大林退了一步。”

  斯大林去世前两年,意识到其经济与哲学问题,第一是商品交换问题,第二管理者与劳动者的矛盾。但他没有修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也没有修改相关的哲学观点。

  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斯大林明确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为了论证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斯大林进行了一系列从自然到社会的逻辑推演:“既然自然现象的联系和相互制约是自然界发展的规律,那么由此可见,社会生活现象的联系和相互制约也同样不是偶然的事情,而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既然我们关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知识是具有客观真理意义的、可靠的知识,那么由此应该得出结论: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也同样可以认识,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成果是具有客观真理意义的、可靠的成果”;“既然自然界、存在、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是这一客观实在的反映,那么由此应该得出结论: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的存在,也是第一性的,而社会的精神生活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是这一客观实在的反映”,如此等等。这就是说,在斯大林那里,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自然存在到社会存在的逻辑运行过程。

  这个辩证唯物主义不属于马克思,马克思也从来没有这样论述过。马克思以人的存在为主题,以人的感性物质生活为主体,抽象出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斯大林把辩证唯物主义当做党的理论工具,先锋队是该工具的天然拥有者和使用者,也必然是规律的正确代表。“教科书说,随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化,“人们成为自己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人”,“能够完全自觉地掌握和利用规律”。也就是说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阐述的来自于斯大林的哲学。苏联1936年宪法表述: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矛盾,与斯大林哲学互为表里。其错误在于:把公有制当做一成不变的稳定形式,保证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在前一篇分析过,管理者与劳动者不能融合,公有制就会变成管理者所有制,逐步蜕化成资本私有制。历史已经演示了蜕化过程。马克思对原始社会解体的分析,对人双重本质由来的分析,揭示了人类解放以思维与物质劳动自由结合为前提,以劳动者解放为标志。公有制与劳动者参与管理是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分离。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