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辰山: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哲学王”
按:本文节选自田辰山教授的《毛泽东在人类哲学巅峰——为纪念毛主席120周年诞辰而作》一文。
为什么毛泽东在人类哲学之巅?现在要看,如果说追究宇宙万物是怎样变化,追究万物内在联系,将价值观建构于内在联系呈现的宇宙浑然而一,这样的哲学是高于一筹的,那么可以下结论:毛泽东恰是在这个哲学一边的,而且是处于这一哲学之巅的。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凡是哲学巅峰论点,无一不是对“内在关系”的真知灼见,而并非是对什么唯一、绝对、极端、静止、不变、“本相”的臆断。正因为处于人类思想的巅峰,毛泽东才获得“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自由,频频得出振聋发聩的哲学结论,至今无人比肩。
1)其最著名者:基本粒子可分论:
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毛泽东在钱三强发言讲到核原理时插话问: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
“是这样。”
“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
钱三强一时语塞,他思考着回答道:“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只知道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就是最小的、不可分的。”
毛泽东却从容地说:“以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
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一论题的胜者,正是毛泽东。
1963年,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提出新观点,基本粒子不是物质始原,电子也是不可穷尽的。其观点恰与毛泽东1955年的预言吻合。毛泽东很重视,专门让在《红旗》杂志转载《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刊登坂田昌一的文章《基本粒子的新概念》。就坂田昌一论点,毛泽东对学者们说,“宇宙是无限的,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从宏观来说是无限的,从微观来说它也是无限的。原子可以分,电子可以分,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凡事都可分,电子本身现在还没有分裂,总有一天能分裂”;毛泽东用《庄子》的哲学指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1964年,坂田昌一应邀来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召开的国际性科学研讨会,毛泽东接见他,赞扬他的观点。坂田昌一十分惊讶和喜悦,没想到毛泽东作为中国领袖,竟在之前早从哲学视野对物理学问题有过类似观点。回国后,坂田昌一多次讲毛泽东的见解,并说,《矛盾论》和《实践论》是谁也不能否定的。
毛泽东的基本粒子可分思想,对当时中国高能物理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物理学家们以此为信念和指导,建立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意在说明微观粒子具有无限层次。当时,这是站在世界物理学研究前沿的开创性工作。毛泽东逝世翌年,1977年在夏威夷召开了世界第七届粒子物理学讨论会,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格拉肖发言,追述物理学如同剥洋葱一样,逐层深入研究物质结构,基本粒子已经到夸克和轻子。接着,他突然说出一段出人意料的话:“洋葱还有更深的一层吗﹖夸克和轻子是否都有共同的更基本的组成部分呢﹖许多中国物理学家一直是维护这种观念的。我提议把夸克、轻子等更为基本的物质称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已故的毛泽东,因为他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