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毛主席的《国际歌》情结——国际歌诞生136周年
1871年6月1日,在革命群众掩护下离开的巴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在经历了五月流血失败的第二天,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写下了震撼寰宇的宏伟诗篇《国际》,向全世界宣告公社精神的永生;1888年6月16日,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这首诗篇谱曲。自此,这首响遍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战歌正式诞生!
正如列宁在纪念欧仁·鲍狄埃逝世25周年时所盛赞的:
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一一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世界各国的工人相继歌唱自己的先进战士、无产者诗人的这首歌,并且使这首歌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1920年,中国的一些刊物就陆续出现过《国际歌》未附曲的中文翻译的各种版本,并在进步青年中广泛传播,后来成为中国革命领袖的青年毛泽东,大约也是在这时最早接触到《国际歌》的。
电影《1921》中有一大结束后代表们在红船上低声唱《国际歌》的片段,笔者没有查到出处,不知是否符合史实。比较可靠的说法是瞿秋白在中国最早译配并唱响了《国际歌》,并于1923年6月20日中共三大闭幕后,在广州黄花岗向全体代表教唱《国际歌》。
毛主席在中共三大首次进入党的领导核心
此后,《国际歌》便与毛主席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贯穿了毛主席革命的一生。
1926年3月18日,在纪念巴黎公社起义55周年,广州各界万名群众唱响《国际歌》。当天,毛主席发表了《纪念巴黎公社应注意的几点》讲演,大力弘扬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1927年10月,三湾改编后,毛主席将“支部建在连上”这一重要制度付诸实践,并明确提出“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还应加唱《国际歌》一项议程”;
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毛主席亲自教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唱《国际歌》;
1930年7月-9月,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红军由福建汀州出发攻打大城市长沙,损失惨重,9月13日毛主席果断下令撤围退军,并在退军时写下了《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末尾两句写道,“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写出了工农革命军顽强和昂扬的斗志;
1938年除夕夜,延安中央组织部礼堂举行新年晚会,毛主席对现场的干部和群众号召说,“我们大家唱个《国际歌》吧!”接着,便脱下帽子并兴奋地为大家领唱;
1945年5月,毛主席在作《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时讲道:“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这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是《国际歌》上所讲的,‘不是神仙,不是皇帝,更不是那些英雄豪杰,全靠自己救自己’。”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