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12.26】毛泽东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伟大贡献

2023-12-17
作者: 晴云秋月 来源: 红歌会网

  前言:今年恰逢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本来写了几篇歌颂毛主席的文章,打算向一些学术期刊投稿。不曾想,现在的学术圈子已经被金钱严重腐蚀了,那些刊物动辄就要几千块的版面费!我一贯囊中羞涩,只得作罢。作者向刊物投稿,没有稿费也就罢了,还要反过来交版面费,这是什么混账逻辑?!另一些刊物倒是不用交钱,但是非专家教授的稿子不收。鄙人不才,想请教一下这些刊物的主编:为什么歌颂邓江胡和当今一把手的文章就可以随意刊发,而歌颂毛主席的文章就左一个门槛、右一个限制?你们这样厚此薄彼,无视日益高涨的“毛泽东热”,到底意欲何为?难道你们做了什么缺大德、丧天良的丑事恶事,心中有愧,不敢面对毛主席的在天英灵?我虽然出离愤怒,但是人微言轻,也只能徒唤奈何,希望党和国家能看到当下的学术乱象,及时拨乱反正,还广大知识分子一个公平、公正、清朗的学术环境。

  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和古代读书人一样有着深厚的“立言”情结,总是想着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文章传遍天下,让自己的思想观点深入人心。无奈才疏力弱,奋斗多年都未有建树,不觉时时感到惭愧。现在正好借毛主席诞辰130周年之机,把这些文章逐步发出来,以飨读者,以酬所愿。

  一、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毛主席指出:“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力争是香花,是马克思主义。”建国之初,为了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毛主席推行了三个方面的举措。第一,号召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毛主席鼓励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学习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史等等。通过学习,他们开始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为以后走上报国之路打下了初步基础。第二,指导改造旧知识分子。建国之初,前朝留下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党和国家对他们采取全盘接纳的政策,而这些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都受到帝国主义思想或封建思想或官僚资本主义思想的毒害,因此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价值取向异常混乱。只有对知识分子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洗练,在他们头脑中掀起一场意识形态革命,无产阶级才能拥有文化领域的话语权。1951年11月,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在大中小学的教职员和高中以上的学生中,普遍进行初步的思想改造工作。由此,思想改造运动在整个教育系统推广开来。到1952年秋,思想改造运动基本结束。经过此次改造,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社会主义积极性得到激发,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三,批判错误的文化思想。毛主席批判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电影《清宫秘史》传递的错误历史观。此后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观点的批判,以及对“五四”以来的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小资产阶级文化思潮进行清算,都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贯彻于文艺领域和学术研究之中,以确立社会主义的文化评价标准。

  二、强调为人民服务是文化的发展方向

  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识。毛主席把“人民”二字写在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上,并始终贯彻于文化建设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确立了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方针。从此,新中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带来了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毛主席一贯重视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建设时期,他大力倡导农民群众充分挖掘乡村生活的内容,进行加工制作,同时大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农民真正成为新文化的创造者和参与者。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谈到中国诗歌发展的出路问题,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在他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一场写作和收集民歌的群众运动,旨在动员农民自发挖掘乃至创作民歌来彰显英雄气概,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鼓舞。尽管当时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粗糙,但农民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话语中实现了自我组织、自我教育,增强了对乡村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乡村社会的精气神逐渐凝聚起来,农民那种怯懦、被动的文化心态也得到了历史性扭转。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毛主席还亲自写诗赞颂乡村巨变,如两首《七律·送瘟神》歌颂了乡村干部群众努力消灭血吸虫病的光辉事迹,《七律·到韶山》也以豪迈遒劲的笔触,描绘了社会主义农村的崭新面貌。这些描写乡村、讴歌农民的诗作广为传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农民精气神的提振和乡村社会精神面貌的提升,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明确了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布局

  红色中国诞生前夕,毛主席自信地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他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列,而且称文化建设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强调了文化的重要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政权的建立,给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开辟了道路。1959年末至1960年初,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就是新中国最早的“四个现代化”。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在论述四个现代化的时候,是把科学和文化联系起来说的。这个表述说明,在他的心中,排第一的是工业,第二是农业,第三是科学,紧接其后就是文化了。这反映了毛主席对文化现代化的高度重视。重视文化在整个社会进程中的巨大作用,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是毛主席的一贯主张。毛主席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当时并没有立即向外界公布,而是后来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公诸世人的。这样,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就更加广泛深入地传播开来,成为鼓舞和激励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基础和精神动力。回顾那段历史,毛主席的提法看起来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确,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绝对不能缺少文化的现代化。随着其他几个现代化的逐步推进,文化的现代化就显得更加重要、更加不能忽视了。只有具备最先进的精神文明,国民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进化与升华,中华民族才能傲然雄屹于世界民族之林,重振昔日的荣耀与辉煌。这就是毛主席高度重视文化现代化的真正原因。

  四、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毛主席针对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绝对化、片面化倾向,以及学习苏联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倾向,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就是新中国文艺史上最负盛名的“双百”方针,也是世界文艺史上的一个创举。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文艺工作者纷纷下基层联系群众,创作出了《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英雄儿女》《战斗里成长》《红岩》等各类经典作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更是当时的翘楚。这些作品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缔造了新中国文艺之春,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也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柳青。柳青可以说是真正践行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好同志,他于20世纪50年代初毅然离开北京,前往穷僻的陕西农村挂职锻炼,而且一待就是十四年。这说明,柳青是一个不慕声利、甘于默默奉献的文人,他所著的《创业史》,集中展现了贫苦农民思想感情的巨大转变,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壮阔征程,表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成为鼓舞和教育人民的榜样。毛主席提出的“双百”方针,调动了一切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积极因素,使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越发扩大,使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并为中国攀登世界文化高峰指出了光明远大的目标。

  五、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原则

  近代以来,兵革蜂起,豪杰龙骧,瀛寰翻覆。值此大争之世,不同文化的角逐和碰撞亦从未停止。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是新中国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1964年,针对音乐方面有些人崇西洋、轻本土的现象,毛主席根据文学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中国革命文化运动的实际,作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重要批示,以此作为“双百”方针的辅助。对于传统文化,毛主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坚持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充分肯定本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价值,指出“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传统文化绵长宏深,滋养和哺育了古老、奇伟、光荣的中华民族,全部抛弃是自掘坟墓的愚蠢行为,必须尽量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这就是“古为今用”。对于西方文化,他强调:“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中国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改变落后面貌,不大胆学习资产阶级文化是不行的,这就是“洋为中用”。毛主席所说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用”,不是简单照搬,不是代替自己的创造,而是在对比和交流中扬长避短,完善自身,以实现民族文化发展的现代化与科学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既是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也是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这就解决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养料问题,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僵局,开拓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康庄大道。

  六、结语

  在新中国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主席以非同寻常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人民文化,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以及最终强大起来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

  【文/晴云秋月,本文为作者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