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精彩讲解:蔡和森的思想境界
近日,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红歌会网专栏学者王立华大校在军事博物馆精彩讲述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是第8讲:八七会议——蔡和森的思想境界,发表于此,供读者朋友们参阅学习。欢迎转发。
下面是王立华大校的演讲视频:
以下为文字实录:
在军博,我们一起学毛泽东军事思想。
这一节,我们继续交流学习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发言的体会。
主题词:蔡和森的思想境界。
为什么要讲蔡和森呢?
八七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撤销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成立新的中央领导班子,中央临时政治局。但是,在提出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名单的人选中,没有毛泽东。
后来是因为蔡和森的坚持,毛泽东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由于这样的职务领导了秋收起义。
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一大代表。在两年后的中共三大,他曾是五个人的中央局委员之一,是中央秘书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在党内,派来陈独秀之后,是第二位。
当时蔡苏森呢,也是中央局委员之一。再往后,尤其是党的五大前后,毛泽东与陈独秀渐行渐远。
在五大,只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而蔡和森呢,却是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之一,中宣部部长并代理中央秘书长的工作,在党内排第三位。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新的领导班子名单时,蔡和森是在候选名单之内的,毛泽东不在候选名单之内。
讨论人选的时候,蔡和森提出意见,说,不能一切皆是旧人。毛泽东应当进入新的中央政治局,从事党中央领导工作。
当时,有的说政治局名额有限,不能增加,他宁肯自己退出来,也坚持要把毛泽东选进政治局。当时,李维汉等也支持蔡和森的意见,提出让毛泽东加入,自己退出。
由于蔡和森毫不动摇的坚持,毛泽东最终被选为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而蔡和森自己则没有被选入政治局。
毛泽东因为成为政治局的候补委员,中央改变了派他去四川的决定,让他回湖南组织秋收起义。这才有了后来的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蔡和森在八七会议上的这一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创造历史。后来也有人不理解,攻击蔡克森,说他是在拉左派,他说,自己和毛泽东的关系绝不是什么企图组织左派,是因为毛泽东一向反对陈独秀中央的农民政策。而且在一九二六年冬季以来,毛泽东完全代表湖南土地革命的倾向,为一切敌人之所痛恨,而为一切农民之所欢迎,自己十分了解毛泽东。他深思熟虑、远见卓识,具有未来领袖人物的非凡气质。
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就是立党为公、出以公心。从党的事业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利益、个人得失出发,这样才能无私无畏,才能舍得一切,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认识真理,实践真理。
----------- 96年前蔡和森的思想境界可以说就达到了共产党的天花板,96年后的今天又有几个共产党人能达到蔡和森的思想境界?
----------- 96年前蔡和森的思想境界可以说就达到了共产党的天花板,96年后的今天又有几个共产党人能达到蔡和森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