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六章 社会价值评判体系的建立及思考

2024-05-07 933 0
作者: 刘飚 来源: 乌有之乡

  第六章 社会价值评判体系的建立及思考

  众所周知,客观地评价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在整体地向前迈进,还是只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在其他方面则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这绝不是由政治家们的宣传所决定的,而是由生活在这个国度里的人们所耳闻目睹与亲身体验到的。说到底,它是为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及其共同进步的程度所决定的。它同通常所说的综合国力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它是以国家为整体表现出来的维护和获取国家利益的力量,以及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获取国家利益的一切因素。具体说来,它包括七种“分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社会发展程度与政府调控能力、外交力和生态力。但人们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个概念的内涵过于偏重有形的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了无形的精神、文化、道德等建设。七种物质的力在上述定义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无疑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可以计量的。但非物质的力,即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思想文化、道德宗教、历史传统、民族凝聚力、国民心理状态、群众对政府的向心力乃至政府领导人的魅力或魄力等等,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更值得研究和重视的,尽管它们是很难、甚至是无法计量的。

  如果说物质力是可以由标志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指标”体系的设计来加以衡量的话,那么这仅仅是社会价值评判的一大基础,完整客观的社会价值评判还需要一系列相关的难以量化的“软指标”来加以补充。而“软指标”大多属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建设范畴,需要以思想意识形态为武器来加以提升。我们知道单纯追求物质发展,忽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是很难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并保持长治久安的。以中国历史为例。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显然离不开当时秦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但这种足以扫平六国、整合四海的强大国力,却在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中土崩瓦解。由此可见,只重视加强综合国力和王朝统治力,而忽视民众向心力、政府亲和力、社会凝聚力、穷人忍受力、农民革命爆发力以及六国旧贵族复辟力等等,难道不是秦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吗?再以近代战争为例。不论抗日战争,还是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当时的日本、美国与中国、越南的“综合国力”的差距恐怕不止一两个数量等级,但结果却是弱国打败强国,小国打败大国。可见,单纯追求“综合国力”的强大、或以为只要“综合国力”强大就可以为所欲为,都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甚至是有可能走向反面的。

查看余下9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