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毛主席,就要学习毛主席
今日浏览头条时,看到了《评价毛主席就必须要读懂毛主席》一文,深以为然。
记得李斯在《谏逐客书》总结历史经验时提到了“昔缪公,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的秦国历史,讲的是秦穆公爱才,用五张羊皮换回百里奚,与其交谈之后“言无不合”,欲要爵为上卿,但百里奚辞而不应,举荐蹇叔以自代。穆公问其缘故,百里奚便讲了三件事:“臣尝出游于齐,欲委质于公子无知,蹇叔止臣曰:‘不可’。臣因去齐,得脱无知之祸,嗣游于周,欲委质于王子颓,蹇叔复止臣曰:‘不可’。臣复去周,得脱子颓之祸。后臣归虞,欲委质于虞公,蹇叔又止臣曰:‘不可。’臣时贫甚,利其爵禄,姑且留事遂为晋俘。夫再用其言,以脱于祸,一不用其言,几至杀身,此其智胜于中人远矣”(《东周列国志》(上册第228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出版)。从我国悠长的历史长河来看,有些智慧高人的见识与境界,是常常超出一般人认识之外的。
把毛主席称为伟大领袖、伟大导师,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极具智慧而又以人民利益为追求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在众多的开国领导人中,多有外国留学海归之人,毛主席且始终在国内,熟知国情,探索革命道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其高超智慧,使党的领导集体逐渐接受和理解。从井冈山时的朱德、陈毅,到长征路上的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及至博古等人,无不从实践中体会到主席的深谋远虑和正确领导。在抗日战争全面暴发10个月后,随着日寇进攻,社会上亡国论、速胜论等论调争论不息,而毛主席用他那独特的矛盾分析法剖析了中日两方的长短优劣,并对各自的战争胜负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估,指出了战争发展的两种前途,提出了持久战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更为神奇的是他根据矛盾双方的变化态势,把战争过程区分为三个战略阶段,并确定了在不同阶段的作战方针和策略。而抗日战争后来的实际演变过程,实实在在地验证了他对战争过程分析的正确和指导方针的适应性。
欲要理解毛主席,就要学习毛主席。要学习他的哲学思想、学习他的战略思想,学习他的中国革命理论,学习他的军事思想,学习他的群众观念,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等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习毛主席著作,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从而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了解,真正弄懂弄通毛泽东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毛主席是一个哲学家,要理解毛主席,你就必须有起码的哲学知识,你就必须要懂一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知识,你就应该学一学毛主席的哲学思想。
毛主席是一个战略家,要理解毛主席,你就必须对战略学的知识有所了解,而且你也要能够学会从全局、从长远看问题。缺乏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对毛泽东的理论和做法往往会无法理解。
对广大老百姓而言,对劳动者而言,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要理解毛主席,你就要学点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涵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及其阶段。譬如目前大家都在讨论文革,譬如大家都热烈地讨论人民公社、讨论大集体的“一大二公”等问题,讨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问题等等。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看法,除了我们需要学习毛泽东思想之外,同时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等。假如你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常识,假如你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你是理解不了毛泽东的思想与行为的,你也没有资格去对毛主席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
要理解毛主席,还必须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不仅要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不仅要熟悉中国革命史,不仅要了解近代中国历史,而且要对全部的中国历史适应有所了解。
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在经历这个过程中,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那样,在与传统所有制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的同时,还必须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彻底的决裂。因此,改革和革新,特别是建立和推行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革命,是会使人很不舒服的。是必然会遭到相当多的人反对的。
有许多做法或提法,在当时似乎觉得很不合理。但后来的实践却偏偏证明就是正确的。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这种情事是发生过多次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常常缺乏伟人所具有的思想层次,历史境界和战略格局。
我是在中学读书时,偶尔阅读“两论”时,进入了毛主席的哲学世界,从而走进毛泽东的理论世界的。而一旦你的学习有收获了,你就会进一步学习他的著作。于是,开始学起了《毛泽东选集》,学起了党史,学起了中国近代史。当你从整个近代史的角度来看待毛泽东时,你就会发现,那些对伟人的称颂是没有什么夸张的。他确确实实当得起伟大领袖、伟大导师等称号。
毛泽东著作、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每个党政干部的必修课,不仅是每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必修课,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钻研的学问和方法。我认为人生有三学:一是成人学,二是成才学,三是成功学。毛泽东著作,毛泽东思想就是一部成才学,就是一部成功学。如果你真的把毛泽东思想弄懂、弄通了,那离成才和成功也不远了。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