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牺牲91周年:她首先是革命战士,然后才是主席之妻!
1930年11月14日,对于长沙市来说,这是无数岁月轮回中平常的一天,天空依然湛蓝,虽在冬日,但因地处南方且有湘江之水的滋润,却也不显得干燥寒冷。
然而,在杨开慧烈士的感知中,今天的长沙市却格外寒冷,她想到:“她再也见不到自己可爱的孩子们了,再也见不到心心念念的润之了,再也见不到那些拥有共同信仰的同志了......”
想到此处,她万分悲伤,但当她看见眼前的凶残的军阀时,想到千千万万尚在贫穷与困苦中挣扎的老百姓时,那所有的寒冷都一扫而空,“死又何惧,能为信仰而死何其荣幸”、“为受苦受难的人而死正是我和润之共同的追求”......
时光荏苒,今天,距离杨开慧烈士牺牲已经过去91载春秋。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天都有许多人离去,“生命轮回”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然而,曾经在其中闪耀过的璀璨星辰却会被世人铭记,生命终结的他们却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另外一种方式达到“永生”并且照亮了后来者的人生道路。
作为一名95后女性,自选择马列毛主义的那天起,杨开慧烈士就是我的榜样,每年的今天我都无比悲痛但也充满激情。
使我悲痛的是,她被反动军阀杀害于浏阳门外识子岭之时,年仅29岁;使我充满激情的是,我从她那短暂而璀璨的人生中获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巨大的力量,让我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全球资本主义社会中始终保持着批判的勇气和战斗的状态。
今天,在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强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也更加残酷、更加精明。
也因此,虽然杨开慧烈士已经牺牲了90余年,但我们却更需要向她学习,学习她的革命精神。
今天,我们学习杨开慧,首先要学习她敢于同一切旧习俗、旧文化决裂的斗争精神。
杨开慧出生于1901年,正是在这一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出生于旧社会的她,从小就看到封建社会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习俗对老百性的剥削和压迫,对女性的压迫更为残酷。
在杨开慧18岁那年,长沙爆发的令全国震惊的“赵五贞事件”便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女性所面临的残酷现实。
1919年11月14日南阳街眼镜作坊赵某之女年方21岁的赵五贞,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在多次反抗无果,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出嫁当天在花轿中用剃刀刎颈自杀。
杨开慧虽然生长于旧社会,但她却有一个思想进步的父亲,其父杨昌济曾在多国留学,接受了许多新思想,回国后更是新文化的倡导者。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