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峙岳:九十三岁入党的开国上将,领导新疆和平起义名垂青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任司令员
陶峙岳(1892年9月18日—1988年12月26日),湖南宁乡县人,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陶峙岳任国民党第8师师长,由于他治军有方、英勇善战,赢得了“抗日名将”的美誉。1938年,他被调往陕西河防部队,先后担任国民党第1军中将军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河西警备总司令等职务。抗战胜利后,陶峙岳任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9月,他率部起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参加北伐、积极抗战,护送共产党员回延安
陶峙岳,又名陶纪常、陶锄,号岷毓。陶家是湖南宁乡有名的大地主,拥有一座名叫“火龙洲”的庞大庄园。童年时代的陶峙岳生活优裕,不知人世的艰辛。他从小聪明好学,6岁就开始读书,12岁考入长沙城南师范附属小学,14岁考入求忠中学。求忠中学的学生年龄悬殊很大,成年人占很大比例,学校管理也不甚严格,陶峙岳终日嬉游。当时在湖南陆军小学任教的族叔陶刚岚,担心陶峙岳荒废学业,希望他能转学到陆军小学。当时报考陆军小学要通过各县的预考后,才有资格报考,陶峙岳不具备报考条件,只好伪称父亲是南州厅(今南县)种田的,并谋到南州厅一纸公文,方进入考场。事情一波三折,在考场上,南州厅的考生检举陶峙岳非法取得考试资格,幸亏学堂总办见其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坚持发考卷给他。陶峙岳的考试成绩优异,列为备取第一名。恰巧在学堂办文牍的人与族叔陶刚岚交情至深,陶峙岳顺利递补,进入陆军小学。这成为了陶峙岳一生关键的转折点,从此,他踏上了军旅生涯。
1911年春,陶峙岳从陆军小学毕业回到家乡,由父母兄长主持,与周庆仪结婚。他们的婚姻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婚后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新婚不久,传来了广州革命党人在黄花岗起义的消息,陶峙岳深受鼓舞,决心去武昌投考陆军中学。他辞别了父母和新婚的妻子来到武昌,考入陆军第三中学。开学不到两个月,便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陶峙岳和同学们拿起武器,投身于革命的队伍当中。陶峙岳被编入黎元洪都督府的警卫队,后来部队解散,陶峙岳于1912年回到武汉的学校继续读书。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陶峙岳的思想觉悟有所提高,不久后就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会员。1912年秋天,武昌陆军第三中学迁往北京清河镇,改名为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4年陶峙岳从该校毕业。毕业以后陶峙岳在部队里接受了半年的入伍训练,这是他经历过的最艰苦、受折磨最多的一段日子。他常常自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以此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