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儿女情长的世俗小说,毛主席读了五遍之多,奥妙何在?

2022-07-26 1928 0
作者: 重读老旧书 来源: 重读老旧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思想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部小说。作者曹雪芹,生于1715-1724年间(清康熙五十四年至雍正二年),死于1762-1763年间(清乾隆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

  两百多年来,围绕着对《红楼梦》的评价,一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尤其到了今天,对于红楼梦的本末主次的歪曲,更是甚嚣尘上。

  地主资产阶级文人们站在他们的阶级立场上,或者把《红楼梦》诬蔑为什么“诲淫诲盗”的书,或者把《红楼梦》说成是什么作者“感叹自己身世”的自传,或者把《红楼梦》歪曲成是什么爱情小说……总之,都是用唯心主义的观点来评论《红楼梦》的。

  1954年10月16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这一马列主义的光辉文献,领导了一场批判唯心论的斗争,为我们正确阅读和评价、研究《红楼梦》指引了方向。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的家庭隶属清朝旗籍,是清朝的皇室家奴。由于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的奶妈,祖父又当过康熙的伴读,曹家与康熙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自曹雪芹的曾祖父开始,曹家三代四人,在江南连任江宁织造这个有钱有势的要职达六十年之久。

  然而,随着雍正上台,曹家因属于雍正的政敌一党,不仅从此结束了“黄金时代”,还成了雍正清除的对象。雍正五年,曹家被抄,遣回北京,这时,曹雪芹大约十三岁左右。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乾隆初年,曹家又遭到一次祸变,从此,这个“赫赫扬扬将近百年”的家族完全败落下来。后来,曹雪芹迁往北京西郊,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瓮牖绳床”,“举家食粥”,在贫病交迫的情况下,从事《红楼梦》的创作,不到五十岁就与世长辞了。

  鲁迅曾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曹雪芹的一生,从幼年豪富到中年败落,使他能从各个方面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深刻地体察一个封建大家族中表现的复杂的矛盾,为《红楼梦》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贯穿《红楼梦》的一条主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传统的共同的思想基础上的,这个爱情悲剧本身就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但是,《红楼梦》的伟大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写了这个爱情悲剧,更重要的还在于围绕着这条主线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末世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