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农村写史,为农民立传,这样的作品,绝非毒草!

2022-07-27 3233 0
作者: 朔北 来源: 重读老旧书

  直到今天,穿过历史的迷雾,很多人已经从三四十年神话的蛛网中挣脱出来。回头再看这几部小说,依然难以发现这部小说中有什么毒草的成分。

  浩然一生创作了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1962年开始创作的有长篇小说《艳阳天》,197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和197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西沙儿女》被称为浩然文学创作的三部曲。

  毋庸置疑,在有些人看来,这些作品都只是“极左”思潮的下的垃圾,是有负面作用的毒草。

  不过,当改革开放跨过了四十年的时间尺度、人们从这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走过来之后,再来看浩然的这些作品,则不禁会感到这部电影所反映的主题非但不过时,而且对我们当前的现实,具有着极其普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或者说,正是这四十年中许许多多城乡弱势群体的切身经历,让电影中的正反面形象无比鲜活而生动地富有了教育的意义。

  几十年来,尽管在消解“政治化”的政治运动中,作者浩然倍受争议和批评,就连八十年代被奉为宗师的茅盾都十分恶意的挖苦讽刺他和他所属的那个时代:“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这个作家,指向的就是浩然。

  但是,浩然的态度,却是始终如一的。他说:“我赶上了那个时代,并有幸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况。迄今为止,我还从未为以前的作品后悔过。”所以当《艳阳天》再版时,他拒绝删改。“历史就是历史,已经这样了,我不会去改动它。”

  毫无疑问,浩然是一位英雄!

  "写农民,为农民写",是浩然一生的创作源泉。浩然经常说要“深入一辈子的农村,写一辈子的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忠实代言人。"

  他做到了,为了体验和积累创作素材,浩然在冀东和北京郊区农村做了大量的生活积蓄,一辈子都在农村和农民打交道。今天,读浩然先生的作品,依然是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北方农村的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跃然纸上,令人回味无穷。

  《艳阳天》这部长篇小说是1962年开始创作的。浩然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上你死我活、惊心动魄的斗争。

  浩然在这部作品中,成功的塑造了萧长春、韩百仲、焦淑红等捍卫社会主义道路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反面人物马之悦、地主马小辫、马斋和落后分子弯弯绕等形象。

  他们这些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投机分子和地富反坏分子不甘心失败,伺机阴谋变天。以萧长春为代表的广大农民与他们进行了坚决无情的斗争。

  《艳阳天》描写的是京郊东山坞农业合作社在麦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并以此为主心,精彩的刻画了农村各个阶层人物在农业合作代时期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和人物个性。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