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侧面”,仍是伟人——读《领袖身边十三年》

2022-11-06
作者: 红色纪年 来源: 重读老旧书

  每逢重要关头,毛主席的身影总是为所有人所熟悉。但是,在官方宣传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加丰满的毛主席形象。

  比如说,“香山事件”中,毛主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地化解了一场“兵变”,贝加尔湖畔;毛主席流露出对近代帝国主义俄国的强烈不满;又比如,庐山批判虽然很凶,但批判结束后,他对彭老总的关心依旧。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小程序购买

  要想观察到毛主席这些不为人知的“侧面”,那么,每日形影不离的卫士,必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他们有最近的距离,最长的时间,最多的交集!

  李家骥,1949年调任毛主席的卫士,直到1961年底调到东北支援油田建设离开,在毛主席身边近13年。作为毛主席的贴身卫士,是李家骥心中最大的光荣。在陪伴毛主席的日子里,他每日心心念念的都是毛主席的一举一动、生活需要和安全。

  在李家骥的记忆中,珍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毛主席“侧面”,比如说,初到毛主席身边,经历“香山事件”。

  刚搬到香山,李家骥如愿以偿,当了老人家的贴身卫士,心里多高兴就别说了。李家骥也认为,在老人家身边,不会见到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其实,我想的太简单了。初到香山,为了保密和安全,对外称劳动大学,简称“劳大”。后来逐渐被人猜出是中央机关。不仅如此,还发生了一件惊扰毛主席的“事件”,即傅作义警卫团冲击香山的事件。”

  冲击香山,干扰毛主席,再没有比这种问题更严重了。周总理亲自过问,指示聂荣臻司令“赶快调一支部队去执行任务”。聂荣臻得知后亦大为震惊,部属部队包围了这个警卫团,并通过说服工作,让傅作义警卫团放下了武器。这一系列过程报经毛主席同意。

  原来,在同傅作义谈判时,毛主席尊重他的意见,给他留下了一个警卫团。国民党军队的成分历来很复杂,这些基层部队中还有些人思想没有转过弯子来,其中有两个营得知我们首脑机关在香山,便到这里来寻机闹事。但这一情况,傅作义是不知道的。

  傅作义的秘书原原本本地向傅作义做了汇报,傅作义才消了气。不久,即亲自到香山拜访毛主席,再经毛主席解释,傅作义表示服从和理解。

  于是,震惊当时,有鲜为人知的“香山事件”,在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指导下圆满解决了。

  很多人可能知道,毛主席建国指出的访苏之行,但主席因痛恨帝俄而生气的故事,想必了解的人不多。

  访苏之行返程,毛主席对送行的客套话并不感兴趣,只是微笑地表示谢意。后来毛主席对我们说,“我最满意的是苏方同意我们在沿途参观学习,真是对我们“敞开大门”啊!”

  列车满载着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奔驰在苏联辽阔的大地。按计划每逢大站都停车,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毛主席都要下车参观学习。

  专列过了伊尔库茨克,很快就见到了贝加尔湖。列车沿着湖边走了好几个小时,毛主席坐在车窗前,久久地注视着眼前的湖泊。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突然问陈bo达,“陈夫子,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陈未加思索就回答“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国,首府是乌兰乌德。”

  毛主席不高兴地说,“我问你历史上是什么地方?”

  不知道陈是没听明白还是不知道,他吞吞吐吐地说:“是乌兰乌德”。

  毛主席更有些生气了,他站起来批评陈说:“乌兰乌德,乌兰乌德我还不知道吗?”

  这时,火车已经进站了,师哲领着当地党政领导来见毛主席。其中一个高个子的领导恭敬地对毛主席说:“欢迎毛泽东同志,请下车休息”。毛主席婉言谢绝了,而且马上告诉汪东兴开车。这是毛主席经过苏联大站而未下车参观学习的唯一“例外”。

  车开后,大家又谈起刚才的话题。毛主席像憋了一口气地对陈说:“我问的是历史上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就是乌金斯克,原来就是中国领土,居民基本上都是蒙古人,也有汉人,历史上曾是苏武牧羊的地方。”

  这时,陈伯达才明白过来,忙解释说:“主席,我没明白你提的问题的意思。在历史上,不仅这里是中国的地方,连海兰泡、海参崴、伯力等都是中国的领土,连名字都是中国名。”

  毛主席静静思考了一会儿又说,“帝俄占了我们很大一片领土”。

  “这么肥沃的地方,我们干脆收回来吧。”我天真的插话。

  “你太天真了,没有那么容易的事,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毛主席说着又朝外认真观看起来。

  毛主席是有真性情之人,他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敢爱敢恨,这也是无数人深深热爱毛主席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以为,庐山反右之后,毛、彭该是一拍两散了,彼此怀恨在心了。其实不然!李家骥的回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证据。

  1958的庐山上,毛主席和彭总的最后一次谈话,心情沉重。但情绪是平稳的。这时候,结论已经做了。

  彭总心情沉重地说:“我彭德怀跟了你一辈子了,垮台是自己找的。”毛主席则安慰道:“老彭,莫伤心,来日方长......”

  彭总表态说:“主席放心,我彭德怀今日向你保证三条: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做反ge命;在任何情况下不会自杀;今后工作是不好做了,劳动生产,自食其力。”

  毛主席点点头,微微叹息一下说道:“年纪大了,劳动不好搞了,好生学习学习吧”

  回京之后,又过了几天,彭总再次来见毛主席。我见彭总情绪虽然不乐观,却很冷静,他到卫士值班室问道,主席在哪个屋,卫士回答在办公室。于是彭总在卫士带领下来到主席办公室。

  彭总和毛主席交谈了半个小时。后来听说彭总要求下基层。主席说岁数大了,不要远走,可在近处看看。这是“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期间,最后一次见到彭老总。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读来令我手不释卷。因为,我总想知道,那一个个宏大事件的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少艰辛,到底包纳着多少智慧,到底压缩着多少故事。

  人生几十载,经历了一些世事,几多思量,几多不解,所以我总想从伟人的举动之中得到启示。而李家骥的这些回忆,的确让我如沐春风!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小程序购买

  为将毛主席的更多材料保存下来,作家杨庆旺以访谈的形式,将李家骥深藏多年的记忆一一挖掘,并查阅资料一一核对。最后,将这些珍贵的记忆材料,以访谈的形式,成书于《领袖身边十三年——毛泽东卫士李家骥访谈录》。

  从李家骥的回忆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毛主席“侠骨柔情”的温暖,也可以看到他“执着任性”真性情的深层次考量。掩卷一想,不禁有万千感慨:伟人的“侧面”,依然是伟人呐!

  重读老旧书∣好书都在这!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好书,

  添加新客服(17791526186)就能看到!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