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侨批——解读潮汕文化的密码
淮左徐郎拍摄的汕头侨批文物馆照片
若说岭南文化,这些年来影响最大的,还数对潮汕平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等影响深远的“侨批”。“批”者,在潮汕平原是书信之谓也,侨批,顾名思义,乃华侨之书信也。一种书信,对地域文化何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
不说别的,去年潮汕在北京举办了一个侨批展览,没想到轰动京城,观者如云。据说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原因,这将是2020年北京最为重要的展览之一。党中央主要领导去年视察潮汕侨批博物馆,在细细观展后发表重要讲话,称赞侨批是我们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记忆,“侨批”展示的是广大旅居海外的侨民爱国、爱乡、爱家的博大胸怀,表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2010年,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遗产文献名录。2012年5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一种华侨写的书信,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这就不能不说说侨批这种文化形式在潮汕及整个岭南文化史上的意义。从19世纪开始,一直到整个20世纪,我国岭南都有大批旅居海外谋生的侨民。这些侨民,在海外闯荡生活的过程中,用书信记录他们的生活状况,通报音信,除此外,后来还有将海外挣来的银子寄回家乡的功能。侨批内容十分丰富,可与官方典籍文献互为印证,补齐官文历史记载的不足。为此,它又为研究岭南移民潮和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潮汕侨批在中国侨批史上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贡献。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是世界侨批文化的首倡者。在侨界领袖庄世平、陈伟南等知名人物推动下,侨批文化现如今已经成为研究华侨文化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载体。
数百年来,岭南人闯荡大海,下南洋、闯欧美,在世界各地漂泊。他们以寄侨批的形式,竭尽全力做着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才使得海这边的血脉绵延不绝、根深叶茂。
当年,从一个古老的港口出发,一艘红头船载着潮汕先民开始了闯荡海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年交通工具极其落后的年代。递送侨批的人便背起一个篓子,往来奔波于大海两边,在城市乡村和大海上穿行,递送侨民的血汗钱和两地书信。同样,在邮政金融尚未完善的时代,侨批的运营网点不仅在南洋,也在世界各地,构成了星罗棋布的运营体系。在今天于潮汕侨批博物馆展出的数以万计的侨批展品中,不仅点点滴滴汇集了人间百态,世上万象,还囊括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族群的民生、经济、交通、金融乃至政治等等林林总总的变化。这种原生态的草根文献,是晚清以来历史的民间记录。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