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本文发表于《学习与批判》1974年第5期,作者是中共青浦县练塘公社委员会。
毛主席发出“人民公社好”的伟大号召,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来,我们公社的农副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九七三年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相比,全公社粮食常年亩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农副业总收入增加百分之八十九。在毛主席“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的方针指引下,社员每人平均分配收入比高级社时期提高一点二五倍。如果加上家庭副业收入,全公社每个生产队社员的平均收入,都已经大大超过了单干时,本地富裕中农的水平。
在使全公社社员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过程中,扶助“穷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公社的一百六十五个生产队中,有四十个“穷队”,其中有半数集中在三个大队里。这些“穷队”的生产发展和社员平均收入,都大大低于全公社的平均水平,积欠的国家贷款也长期无力偿还。手心手背都是肉,贫下中农一家人。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应当积极扶助“穷队”,使它们迅速改变原来的落后面貌。
但是,在怎样帮助“穷队"提高生产和收入水平的问题上,我们曾经走过一段不小的弯路。
“穷队”为什么长期穷?过去我们的眼睛里头只是看到他们生产条件差,扶助“穷队”也总是从经济上考虑比较多,给钱、给东西,安排他们种慈姑、茭白等收入比较高的作物,或者安排部分劳动力参加城镇运输,增加他们的劳务收入。谁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助长了有些干部向上伸手的懦夫懒汉思想,“穷队”的面貌还是改变不了。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
实践证明,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只有用毛主席制定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去武装“穷队”,帮助他们认真落实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政策,才能真正扶助“穷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在斗、批、改运动的深入发展中逐步发现,全公社四十个“穷队”,除了八个队是由于底子薄或者经营管理不善以外,其余的队或者是由于领导干部软弱无力,抓不起工作;或者是由于干部作风严重不正,在这些队里刮起了一股资本主义的歪风,个别队则是被坏人篡夺了领导权。
总之,在这些“穷队”里,领导权没有真正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和广大群众手里,贫下中农的阶级优势没有得到确立。光从经济上去帮助,不抓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实际上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是决不能够改变“穷队”的落后面貌的。从路线上去看问题,就抓住了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