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史考证】斯大林是怎样搞集体化的(二)

2023-06-03 1522 0
作者: 伟大的宣平 来源: 红歌会网

  1.集体化的原因

  农业集体化的根源来源于工业化的发展,商品粮不够吃。

  计划规定划出一百九十五亿卢布用于工业(包括电气化)的基本建设,也就是过去五年的四倍多。与此同时这笔数额的78%要投于重工业。在工业总产量增长一点八倍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的生产应增长二点三倍,其中机械制造要增长二点五倍。五年计划建设电站的任务实质上超过了1920年通过的国家电气化委员会制订的计划任务:取代十至十五年建设三十座电站的是五年中要建四十二座电站。[1]

  只有农业集体化才能搞来那么多商品粮。

  完成五年计划的任务不仅取决于工人们的努力劳动和热情,在许多方面还取决于国家的农业能否保证给工业供应各类原料,给快速增长的城市居民提供食品。这个任务通过发展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商品性农业生产能得以解决,因为它们的农作物产量比国家的平均产量高15%-30%。虽然到五年计划末它们的份额应该不超过农业总数的20%,由于农业劳动机械化的高水平。它们应生产43%的商品粮。[2]

  2.集体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自愿集体化

  一开始斯大林想着先搞自愿集体化。

  起先打算通过宣传示范的方法来实行个体经济的集体化。例如,在萨利斯克草原上建立的“巨人”国营农场起的就是这种作用,在它的田野上有三百四十二辆拖拉机、九辆联合收割机、六十三辆载重车在干活。光是1929年就有五万多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和其他地区的农民了解了这个示范农场的劳动和生活条件。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武装起来的其他许多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扮演了同样的角色。原来预计,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化学肥料生产的发展,农艺师和农村其他的专业技术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将逐步实行集体化。五年中计划实行集体化的农户达五六百万到五年计划末保留一千九百万至两千万个体农户。[3]

  第二阶段:强制集体化

  但是随着工业化越来越发展粮食不够吃,所以就采取了非常措施。

  “然而随着发展工业化的五年计划任务的完成,很明显,不提高农业产量,许多建设项目就可能没有必需的原料,而数量快速增长的城市劳动者就可能没有副食品。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发展速度低干工业生产和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因此1928年开始实行的没收粮食的“非常措施”,到1929年更为严格。1929年6月28日和8月5日,全俄中央执委会和俄联邦人民委员会作出决议,允许村苏维埃以行政方式对拍绝把余粮售给国家的富农处以罚款:数额为应上缴农产品价值的五倍。如果不付罚款,他们的财产将被没收,他们自己也必须迁走。这些措施的结果是没收了富农三百五十万吨粮食,保证了1929年12月20日完成粮食收购计划。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