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尼赫鲁侵略扩张的助推手


  六十多年前,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有着共同命运的国家之间,爆发了一场本不该发生但却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战争——边界之战。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军队全歼印军两个旅和三个旅的大部,毙伤、俘虏印军准将旅长豪尔·辛格和达尔维及以下官兵8700余人,并且把印军赶回到两国传统边界线印方一侧,之后,脱离与印军的接触,主动后撤到1959年11月7日前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以内地区,以大获全胜,结束了这场战争。

  这场两国人民都不愿意看到的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其背后折射着较为复杂的历史原因,这些因素促成和导致了这场战争,它的阴影至今仍在影响着两国的关系。今天,当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之中来看这场战争,一幅较为清晰的脉络图便会显现出来。主观上毫无疑问是印度尼赫鲁政府的侵略扩张政策所为,但客观上我们不难发现除了美、英两个殖民主义者赤裸裸地以大量的武器和作战物质援助印度以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老大”,而且是与中国有着《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苏联,积极参与其中,且不顾条约地约束,极力支持印度,为印度与中国开战推波助澜,是导致这场战争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苏联对印度的支持和援助,让中国始料未及。这主要是在这一时期,苏联除了要和美国搞和平竞赛讨好美国以外,还由于苏共和中共之间发生了分歧,导致了两党两国关系的破裂,致使苏联倒向了支持印度的一边。赫鲁晓夫上台后,苏共便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以老子党自居,在国与国之间实行大国沙文主义。他不能容忍中国的不顺从,他要给中共以难堪和教训。因此,他便通过向印度提供大量的军援和贷款,来拉拢和讨好印度,企图通过印度与中国交战,使中国在战场上失利,转而有求于苏联,达到他所说的要重新把中国拉回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来的目的。其次,对社会主义阵营内其他“不听话”的国家,还可以起到一个敲山震虎的作用。赫鲁晓夫可谓颇费了心机。

  印度不断在中印边界寻隙制造事端,无疑给赫鲁晓夫提供了打压和“教训”中共的一个契机。

  (一)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有着传统的友谊,和近1800公里长的边界线。印度被英国殖民者统治长达二百年,中国人民也有着百年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从共同遭遇都相同这一点来说,中印两国人民痛恨侵略渴望独立和平的感受应该是相同的。再就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来说也是很友好的,早在1940年11月2日,作为印度国民大会主席的尼赫鲁,被印度政府逮捕入狱,在延安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闻讯专此致电表示慰问,尼赫鲁对此非常的感激,之后,两党领导人之间也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基于这两点,两国不但应该和睦相处,还应该共同合作,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摆脱了殖民统治以后的印度,为独立自主发展国家,奉行了不结盟的国策,不参加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应该说是选择了一条符合自己国家实际的道路,尤其是后来与中国共同倡导和制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是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也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然而,正是在这个光环的掩映下,尼赫鲁这个貌似斯文的梁上君子,他的个人野心也随之逐渐地显现了出来,他正在把这个刚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印度带入一条死胡同。为了实现“大印度联邦”的梦想,他竟撕下了“中立”、“不结盟”的华丽外衣,干起了“明掠暗窃”的勾当。先后与邻国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大打出手;之后又派军队进驻锡金,把锡金变为了自己的保护国,直至后尼赫鲁时代终将其变为了印度的一个邦。对中国则是采取了偷窃加蚕食的手法。这让人们一下子看穿了他的本质,看穿了他原本所标榜的一切只不过是在作秀而已,他的背后隐藏有更大不可告人的目的和企图:他就是要明目张胆地侵吞邻国的领土。

查看余下9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