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甘雨胡同杂忆

2021-06-18 1995 0
作者: 李三生 来源: 红歌会网

  北京的胡同有几千条,甘雨胡同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元代古籍《风情纂编》·(三),第一次用文字记载了甘雨(干鱼)胡同。那时还仅仅是有了胡同的基本格局,或者说雏形。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王子昂,在他的诗作《王府有井不润人》里,写到那一片的环境时说道:“刺刺北风吹倒人,干鱼(甘雨)无处不沙尘。骆驼冻死屋檐下,哪似江南别有春?”这可能是最早提到甘雨的诗作。

  他的另一首诗写道:吾家洗砚水泡子,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到底是文人,在哪里都是免不了要用一用砚台,洗一洗毛笔的。门口池塘里洗笔砚,似乎是文人的传统。池塘里的水越黑,说明这个文人越勤奋。当然,池塘不能太大。时入深秋亦可,冰天雪地的,就不好办了。凿冰见水,再去洗笔,似乎有些麻烦,也有些“装”。

  元朝时甘雨所在地区,水泡子集中,类似今天所谓的湿地,人称东大泡子。偌大一片地区,非常荒凉、原始、野蛮,恐怖气息浓厚。即使阳光强烈的时候,远看上去,那里也是汽雾缭绕,茵氲笼罩,神秘莫测地,令人不敢近足。气候也不好。夏天蚊蝇翻滚成团,一到冬天,大大小小的水泡子,也就全都冻冰了。泡子水苦涩,不能喝,人难以生存,多用于放养马匹。(直音傍训毛诗句解)

  这个地方唯一甘甜润人的井,是隋唐时期逃难的汉人挖出来的。以后围绕着这口井,慢慢地聚起了人气,使这个地区发展蔓延起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口井带动了一个地区。但当时仍以逃命避难的人为多,有官府追拿人犯到此地,被追者往往拼死进泡子,以此躲避追捕。

  隋唐时期,此地就有隋朝燕王府,北平王罗艺的帅府。元末,亦有王爷在此地建王府。元朝那时的王府,住的是哪个王爷,已经无从可考。其王府的建制,与明代这条街上10座王府、3座公主府,应该是难以相提并论的。以后,清依明制,亦在此街上建王府,地位特别尊崇,故清代多称此街为“王府街”。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重新厘定地名,因为这口甜水井,故与王府合称,改名为“王府井”。

  老东安市场,原本是明代一座王府,清初封给吴三桂,改称“平西王府”。后来拆了,到了北洋事情,开始逐渐形成老东安市场。现在的王府井地区,已经没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没有了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画面,多的是一份喧嚣和浮华,奢侈与瑰丽,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我的大哥今年七十多岁了,没有离开过甘雨胡同,聊起王府井说,从东安市场拆了盖楼,已经有年头没有去过了。虽然只需十分钟慢行的距离。年轻时,精神足,有时间了,就去逛逛旧东安市场里的旧书摊,买几本旧书,逛累了,在茶摊上喝一碗茶,逛饿了,吃一盘炸灌肠,或者来两个肉包子,一碗馄饨,解饿又解馋。回家还可以带上一包刚出锅的关东糖,或者炒栗子,给家人吃。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