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四十年尘封的记忆——五四青年节写给兄弟小露


  四十年尘封的记忆

  ——五四青年节写给兄弟小露

  侯立虹

  五四青年节马上就要到了,不由得想起异姓兄弟小露,这个1984年寻短见世上很少有人知道的人,如今已经离世40年了,如果活着的话今年也该退休了。想到他寻短见只是因为无法去帮助他认为该帮助的可怜,看不惯已经出现的自己无能力去改变的贫富差别,忍受不了临时工的受人白眼,很为他当年的行为遗憾,于是在青年节来临之际,打开尘封40年的记忆,寄语在天堂的小露,启示与小露一样遭遇的青年朋友。

  小露与我是在刊大认识的,当时我在高校工作,被聘为刊大的兼职写作和文艺概论辅导老师。由于小露对知识异乎非常的渴望,上进的迫切与强烈,自然表现出与其他拿文凭学员的迥然不同。不仅经常向我询问他没有听明白抑或我没有讲明白的问题,还主动与我接触,刨根问底《班主任》、《人啊,人》、《人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与《东方》、《山水情》的不同创作主题、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而且有时他提的问题常常把我这个半瓶子醋弄的不自然,甚至很尴尬,促使我上课前都认真做好提问的准备,的确应验了“教学相长”,也使我们一下子由表面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小露学习很认真,每次作业都完成得很好,也使自己常以此为骄傲。他很爱写作,文笔在那批学员中称得上出类拔萃,爱写诗歌,也喜欢写散文,常把习作让我看和批改,他写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文章,也写了不少揭露社会问题的杂文,还写了不少鞭挞不良现象的诗歌,以及大量反映生活的散文诗,在我看来那是相当的有水平,要比我写的好得多,假如没有当时的想不开,现今一定是一个笔杆子,甚至是国家和省级作协会员(因为他们那批学员中已经有两个省作协会员)。怎奈那时发表途径太少,仅有省以上办的杂志和一家本市晚报,他所投稿件仅有晚报刊登可怜的几篇,其他大都遭遇了石沉大海,他轻生后他那些稿子都给了我,我也曾想给予整理发表,怎奈搬家我没有在场全都弄丢了,颇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的遗憾。

  小露当时没有正式工作,据说是在一个局机关客房做临时工。那时节临时工与正式工有着本质区别,临时工即使干得再好,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身份,即使取得再大成绩,也不能转为正式工。只有参加正式招工,拿到劳动部门发放的招工表,才能有正式工的身份,尽管小露很有才气,尽管小露工作很兢兢业业,但还是个临时工,他那时上刊大也是为了改变命运。小露因为工作的事情,曾给我谈过几次。据他说有一次几乎指标到手了,却被别人顶了,原因是领导班子研究时认为另一个与他相似的青年家庭更困难,更需要这份工作,于是这个指标就落在了那个孩子的头上,弄的小露空高兴了一场。后来又参加了几次几乎没有希望的招工,他都是应付的态度,弄得与家庭很矛盾。记得有一次,他参加招工失败后,婶很生气,把他着实吵了一顿,他把这件事给我说了,表明招工就是形式,指标已经内定过了,他再努力也是白搭。可尽管如此,老人还是想死马当活马医,希望出现意外的奇迹。实际上他当时没有正式工作,父母很替他着急,由此产生了代沟与隔阂,应该是小露悲观失望的主要原因。而社会转型出现的这种不好现象,则是催化剂和导火线。记得小露不断给我说起社会上底层人的悲惨境遇,以及由此生发的莫名其妙感慨和失望,只是当时我也不成熟,没有见微知著的能力,有时劝解几句,有时还随声附和,现在想来特别惭愧。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