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银行倒闭,美金融界十分紧张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郑 可 本报记者 丁雅栀 任 重
继3月硅谷银行倒闭后,美国另一家地区性商业银行第一共和银行也在5月的第一天轰然“倒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当地时间5月1日宣布,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已由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该公司当日与摩根大通签订协议,由后者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所有存款以及“几乎所有”资产。尽管第一共和银行这次被接管的速度相对快一些,但它的倒闭仍在第二天引发了美国股市中型银行股的大幅下跌,地区性银行股普遍下跌超过5%。与此同时,纽交所宣布将启动第一共和银行的退市程序,“余震”仍在持续。“市场总是在担心下一个(倒闭的银行)”,《华尔街日报》援引英国巴克莱银行分析师杰森·戈德堡的话称,“随着第一共和银行的‘消失’,还会有其他银行再次面临挑战。”
“第一共和银行的悲剧可能仍会重演”
在3月硅谷银行破产之后,第一共和银行便“摇摇欲坠”,成为投资者担心的下一个目标。尽管期间有11家美国大型银行向其注资300亿美元以帮助其度过危机,但第一共和银行最终没能逃过倒闭的命运。
那么,第一共和银行的倒闭与硅谷银行破产是否有直接关系?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资料,截至去年底,第一共和银行资产规模在美国商业银行中排名第14位,硅谷银行排在第16位。这两家银行都属于以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细分行业为特色的银行。甬兴证券副总裁许维鸿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共和银行虽然与硅谷银行规模相似,但两者客户群体不同。第一共和银行以房地产为特色业务,一旦美联储提高利率,储户就会要求更高的回报,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把钱抽出去买国债。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如果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无法覆盖储户要求的储蓄回报,银行就会面临倒闭。而硅谷银行的客户则多为科创企业,追求高风险、高回报,对利率的敏感度不如第一共和银行的储户。硅谷银行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客户。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第一共和银行的“地雷”实则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埋下。当时该行的贷款和长期投资与存款的比例高达111%,也就是说银行的贷款和投资超过了存款数值,这极易导致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
第一共和银行因为资金链断裂成为两个月来被关闭的第三家美国地区性银行,这一事件引发了投资者与银行储户对于美国银行业稳定性和监管方面的质疑。美国《国会山报》1日报道称,外界担心一旦出现挤兑潮,第一共和银行的悲剧可能仍会重演。许维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第一共和银行的倒闭更加凸显出,美国中小银行经不起快速加息和减息的金融动荡的考验,这对它们的经营显然是不利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