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能重生吗?
1、银保监会依法结束对安邦集团的接管。
评:安邦在被接管前,公司资产接近两万亿。接管以后,发现安邦保险集团部分股东在筹建申请和增资申请中,存在使用非自有资金出资、编制提供虚假材料等行为。银保监会于2018年4月4日向安邦保险注资608.04亿元,使安邦保险集团的注册资金能维持619亿元不变。简单点讲,安邦过去的注册资金619亿纯属造假。
现在,接管结束,解除了一些风险,是大好事。但仍留有一些疑问。
其一,银监会只公布了从安邦拆分出来的“大家保险”的经营情况,那安邦其它资产的现状如何?“安邦保险集团”这个壳还存在吗?如果存在,那问题又来了,上次注资的时候,是注资给安邦保险集团身上,并没有注给其它,而安邦保险的业务只占安邦极小的份额,无法让人理清安邦现在的架构和注册资本详情。
其二,安邦从2009年到2019年,保费总收入几乎原地不动,那为什么还要向它注资608.4亿补充注册资本,并且还是保留私人企业的属性?是不是意味着国家有意扶持一家私企成长?如果仅仅只是解决安邦的风险问题,不需要往保险业务注资如此之庞大,取消托管后,国家注入的608.04亿元退出来吗?不退出,“大家保险”的私性如何体现?应该有所说明。
其三,既然安邦过去在注册资金有如此恶劣的造假,完全是犯罪,是空手套白狼,说明安邦集团保险以外的所有业务严格上讲都是非法的,应该可以直接解体处置,或者说直接没收国有化。目前,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说明。
2、海航或终被接管拆分:造血机器遭重创债务长夜迎曙光。
评:海航在处置了3000亿资产后仍然无法走出困境,足见其曾经的疯狂和野心。
现在,该公司可能也能享受象安邦类似的保护性操作,对其本身而言算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有关海航,实际也有很多疑问需要澄清一下,比如说,它到底是私人公司还是国有公司?如果是私人公司,那应该说清楚它由公转私的过程,因为初成立时是国有公司。否则,对海航的所有关怀都让民间很难理解。它跟美国所谓的慈善机构挂钩太紧密,并且它还要求所有大股东在适当时候必须把股份转给某慈善机构头上,这些关系现在理清了吗?
不把海航的股权关系和演化进程理清楚,拯救它,还不如让它破产。
3、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文取消SCI论文奖励。
评:我看了一下文件,有几个问题需要讲讲。
其一,取消奖励,并不意味着发SCI论文会降温,因为高校评价体系依赖于该类论文做基础性支撑数据,比如说ESI评比的问题,这是双一流大学的关键指标,在没有新的数字化标准出台前,所有的规定都将沦为空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