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列宁很鄙视感觉和经验吗?


  拙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何以“实证”》(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年第1期),以及《“不确定性原理”何以被误导?》(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第5期)发表后,有人质疑说:“你们把感觉或经验当作认识的起点,如此抬高感觉的作用,这其实是马赫主义的观点”;“列宁早就批判过‘以感觉为认识起点, 以经验为认识依据’的马赫主义以及实证主义”。言下之意,列宁很鄙视经验和感觉。我必须指出,列宁的确批判过“世界仅仅由我的感觉构成”的马赫主义,但是,列宁从来也没有批判过“以感觉为认识起点,以经验为认识依据”的观点。不仅如此,列宁还高度赞赏“感觉是我们知识的泉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列宁究竟是怎样评价感觉和经验的。

  (一)不论马赫还是马克思,都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源泉”

  列宁说: “无论唯我论者即主观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都可以承认感觉是我们知识的泉源。……认识论的第一个前提无疑地就是: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泉源。马赫承认了第一个前提,但是搞乱了第二个重要前提:人通过感觉感知的是客观实在,或者说客观实在是人的感觉的泉源。从感觉出发,可以沿着主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我论(“物体是感觉的复合或组合”),也可以沿着客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物主义(感觉是物体、外部世界的映象)。在第一种观点(不可知论,或者更进一步说,主观唯心主义)看来,客观真理是不会有的。在第二种观点(唯物主义)看来,承认客观真理是最要紧的。”

  ——赵评:注意,列宁明确指出,是否承认“感觉是我们知识的泉源”,并不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别。换言之,不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无论是马赫还是马克思,都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二者的区别在于:主观唯心主义虽然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却否认外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具有客观性。与此不同,唯物主义不仅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同时还承认外部世界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具有客观性。

  (二)经验论与唯物主义有着内在关联

  列宁说:“黑格尔在宣称唯物主义是‘彻底的经验论体系’时写道:‘在经验论看来,外部东西总是真实的;即使经验论容许某种超感觉的东西,那也否认这种超感觉的东西的可知性,经验论认为必须完全遵循属于知觉的东西。而这个基本前提经过彻底的发展,便产生了后来所谓的唯物主义。在这种唯物主义看来,物质本身是真实的客观的东西。在这种唯物主义看来,物质本身是真实的客观的东西。’”

  ——赵评:黑格尔的这段话,把经验论与唯物主义的内在关联说清楚了。列宁对黑格尔的这段话,显然是持赞赏态度的。由此可见,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全然否定“经验论”,却忽视了“经验论”与“唯物论”的内在关联。这样的否定不仅轻率,而且也很肤浅。

  (三)唯物主义是“彻底的经验主义”

  列宁说:“一切知识来自经验、感觉、知觉。这是对的。但试问:‘属于知觉’的,也就是说,作为知觉的泉源的是客观实在吗?如果你回答说是,那你就是唯物主义者。如果你回答说不是,那你就是不彻底的,你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主观主义,陷入不可知论;不论你是否认自在之物的可知性和时间、空间、因果性的客观性(像康德那样),还是不容许关于自在之物的思想(像休谟那样),反正都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经验论、经验哲学的不彻底性就在于:你否定经验中的客观内容,否定经验认识中的客观真理。”

  ——赵评:列宁明确指出,彻底的经验论就是唯物主义!而不彻底的经验论,就必然走向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列宁对经验主义的辩证分析真是十分精彩,非常深刻。联想到有人质疑拙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何以“实证》,以及《“不确定性原理”何以被误导》的观点是“经验主义”,还说列宁在《唯批》中早就批判过“经验论”。对比列宁上面的论述不难看出,那些全然否认经验论(还硬说这种“否认”是列宁的观点)的先生,显然并没有读懂《唯批》。他们对《唯批》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毛泽东在提醒某人时说过一句话:“好读书却不求甚解”。我以为,毛泽东的提醒值得我们共勉和深思。

  (四)马赫主义没有“彻底贯彻感觉论”

  列宁说:“其实,马赫主义者是主观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因为他们不充分相信我们感官的提示,不彻底贯彻感觉论。他们不承认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实在是我们感觉的泉源。他们不把感觉看做是这个客观实在的正确摄影,因而直接和自然科学发生矛盾,为信仰主义大开方便之门。”

  ——赵评:列宁明确指出,马赫主义其实是“不彻底的感觉论”,或者说是“叶公好龙”的经验论,虚伪的经验论。由此我想起了西方经济学的“叶公”们,他们一方面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不遗余力地强调实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又陷入了唯心史观的泥潭不能自拔。换言之,西方经济学的先生们在世界观上或许很“唯物”,可是在历史观上却“唯心”得很。这不就是列宁所说的“不彻底贯彻感觉论”吗?所以,与其说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世界观)是旧唯物主义,不如说是马赫主义或贝克莱主义。

  (五)“感知的不是客观实在”,才是列宁要批判的东东

  列宁说:“如果你们认为人感知的不是客观实在,那么你们就必然和马赫一起陷入主观主义和不可知论,你们就理所当然地受到内在论者即哲学上的缅施科夫式人物的拥抱。如果你们认为人感知的是客观实在,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关于这种客观实在的哲学概念,而这个概念很早很早以前就制定出来了,这个概念就是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因此,如果说这个概念会‘陈腐’,就是小孩子的糊涂话,就是无聊地重复时髦的反动哲学的论据。在两千年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难道会陈腐吗?哲学上柏拉图的和德谟克利特的倾向或路线的斗争难道会陈腐吗?宗教和科学的斗争难道会陈腐吗?否定客观真理和承认客观真理的斗争难道会陈腐吗?超感觉知识的维护者和反对者的斗争难道会陈腐吗?”

  ——赵评:列宁要批判的,并不是“感觉是认识的起点”,而是“感知的不是客观实在”。很遗憾,“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却把列宁批判的东东直接置换成了“经验”和“感觉”。幸好列宁的原著就摆在这里。尤其精彩的是,在关于“陈腐”的排比句中,列宁无情地批判了那些指责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已经“陈腐”的观点。瞧瞧当今的饱学之士是怎么无聊地重复所谓物质范畴“陈腐”的指责吧,列宁的批判仍很强的现实意义。

  (六)唯物与唯心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承认感觉

  列宁说: “路·费尔巴哈写道:‘我的感觉是主观的,可是它的基础〈或原因,Grund〉是客观的。’”

  ——赵评:列宁引用费尔巴哈的话是想表明,感觉的基础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才是唯物与唯心的区别所在。因此,是否认可“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并不是区分唯物与唯心的标准。唯物与唯心的区别,不在于是否认可感觉在认识中的地位,而在于是否承认感觉的本体依据是客观物质。

  (七)唯物主义坚持“客观感觉论”,反对“主观感觉论”

  列宁说:“在弗兰克的《哲学辞典》中,我们读到这样的话:感觉论是‘把认识归于感觉,从感觉的经验中’引出我们的一切观念的学说。感觉论分为主观的感觉论(怀疑论和贝克莱主义)、道德的感觉论(伊壁鸠鲁主义)和客观的感觉论。‘客观的感觉论是唯物主义,因为在唯物主义者看来,物质或物体是能够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唯一客体。”

  列宁还说:“施韦格勒在他的《哲学史》中说:‘既然感觉论断言只有依靠感官才能感知真理或存在物,那么只要〈指18世纪末的法国哲学〉客观地表述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唯物主义的论点:只有感性的东西是存在着的;除了物质的存在,没有别的存在。’ 这就是写进教科书的一些起码的真理,而我们的马赫主义者却把它们忘记了。”

  ——赵评:列宁引用弗兰克和施韦格勒的话是想表明,唯物主义并不否定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没有感觉,何来认识),甚至也并不否定“感觉论”(经验论)。唯物主义要否定的,是唯心主义的“主观感觉论”。一言以蔽之,唯物主义坚持的是“客观感觉论”,反对的是“主观感觉论”。如此而已。

  (2020年11月13日)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