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苏联解体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真正启示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今年第1期刊载了李慎明等同志撰写的近2万字的《历史虚无主义与苏联解体》(以下简称《历史》)一文,该文运用翔实的历史资料,全面地回顾了苏联党的意识形态被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侵蚀的历史过程,系统地揭示了境内外参与这场“和平演变”的各种角色的种种手法及其动机实质,深刻地展现了苏联亡党亡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的历史性灾难及俄罗斯各界对这场灾难的深刻反思。文章最后概括总结了历史虚无主义对苏联解体的重要作用而引发的五点重要启示: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回击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推动的一种政治思潮,无论它披着何种外衣,使用什么手法,其根本目的是否定和颠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行为的回击与批判。全体共产党员人人有责。

  第二,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应对西方‘软实力’‘巧实力’等和平演变战略手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国内外敌对势力必然会手段翻新,继续散布历史虚无主义。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第三,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决不放任历史虚无主义行为泛滥,不能任由其刻意制造和散布谎言、扰乱社会舆论。必须对否定党史国史、贬损革命领袖、玷污英雄模范人物的言行,进行彻底批判并依法进行惩处,以凝聚民心、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第四,必须把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我们要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巩固宣传舆论阵地,为反击和战胜历史虚无主义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五,必须组织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提升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笔者赞同这五点启示,但总感觉还欠缺些什么,还有待于继续理论上的深化。笔者在这五点基础上再讲几点新的认识:

  第一,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概念只是对社会生活中一种虚无和否定历史的社会现象的概括。它并没有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本质。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认识社会历史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必须运用唯物史观的最基本观点之一即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之。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类自私有制以来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种阶级斗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为此任何阶级如毛主席所说,“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虚无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外阶级敌人和反动势力通过虚无和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及其发展的重要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为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复辟资本主义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制造舆论准备工作,推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内容。“欲灭其国,必先去史”,这是典型的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突出和尖锐激烈的表现。《历史》一文叙述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过程时也讲到:“从本质上说,历史虚无主义不过是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特殊反映。”“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思想上进行颠覆活动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文中还引用俄共下诺夫哥罗德州州委书记、州议会副议长弗拉季斯拉夫·叶戈罗夫的一段话“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苏联时代存在过的一切正面的事物,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带来的一切有益方面。它破坏和转变了苏联时代的社会意识,这是在为实现1991年的反革命剧变作铺垫。”文中这些思想极其重要。但非常遗憾,文中最后总结中却没有明确和最终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阶级斗争观点阐明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没有强调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没有强调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身就是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不确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就不是真正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