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为何说“先发制人反侵略”,下一步怎样打算?

2022-05-12
作者: 王慧 张菁娟 李海东 来源: 观察者网

  乌克兰的战火仍在持续,西方的对俄制裁再次加码。尽管如此,俄罗斯5月9日的胜利日阅兵仍如期而至。

  1.1万名官兵及军校学员、131件地面军事武器装备悉数亮相红场,T-14“阿玛塔”主战坦克、T-90M“突破”主战坦克、S-400防空导弹系统、“旋风-G”型多管火箭炮系统、“道尔-M2”和“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天王星-9”战斗机器人......

  非常时期,这场阅兵式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演讲备受全球瞩目。当着全世界媒体,普京对俄罗斯民众表示祝贺,他提到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英雄,再次阐释了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的原因。

  这一次,美国和北约被直接点名。普京直指,它们才是这场冲突的始作俑者。他说:

  “我们亲眼目睹了(在乌克兰)正在大规模建设军事基础设施,数百名外国顾问参与进来,北约国家定期提供最先进的武器。危险与日俱增。俄罗斯对侵略予以先发制人的反攻。这是一个被迫的、及时的、唯一正确的决定,一个拥有主权的强大独立的国家做出的决定。”

  当“乌拉”之声响彻红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推特发布了视频,隔空喊话“我们(乌克兰)能赢”。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操作,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是为了“抢风头”,还是为了所谓的“舆论战”?普京在讲话中有没有透露出他的下一步打算?俄罗斯通过这场阅兵式向西方、向世界传递出什么信息?普京所说的“先发制人反侵略”该如何理解?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李海东教授。以下为采访实录:

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现场 图源:澎湃影像

  【采访/观察者网 王慧 整理/王慧、张菁娟】

  观察者网:5月9日,俄乌冲突进入第75天,但俄罗斯的红场阅兵一如既往,似乎战争的胶着不足以改变俄罗斯的计划。不少西方媒体对这次阅兵的评价是“低调的”(low key),您怎么看?您认为,普京这时候照旧举行阅兵式是想向西方、向世界传递什么信息?

  李海东:胜利日阅兵是俄罗斯的一个常态性活动,这次阅兵算不上低调,只是没有达到西方之前在舆论中渲染的那种效果而已。

  在9日阅兵前,许多西方媒体传播普京会在活动中宣布“全国动员”、“表态使用核武器”等言论,但这些都没出现。相关舆论和判断,带有非常强的主观意识,是一些西方的记者和政治人物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想象出来的场景,他们希望借此在舆论和政治上持续诋毁俄罗斯。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俄罗斯在胜利日当天从容、镇定、冷静得展现出了自身的实力,和对当前所面临挑战的自信。整个阅兵仪式相当庄重,仪式感很强,非常能唤醒或巩固俄罗斯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大国意识。

  不管是普京的发言,还是整个阅兵仪式中俄罗斯展示出的高精尖震摄性武器都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俄罗斯是一个大国,是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尊重的强国。如果对俄罗斯独立、主权和实力地位予以漠视的话,一定会有严重后果。

  另外,俄罗斯民族有其独特之处。我们通常说,俄罗斯是一个战斗民族,的确如此。

  历史上,俄罗斯人在跟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被围堵的情节。这使得俄罗斯在处理对西方关系中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一种为了生存必须更加强大,打破外部安全围堵的愿望和行为。

  再加上近200年来,俄罗斯的生存性威胁主要来自西方,19世纪初拿破仑领导下的法国、20世纪40年代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冷战期间和21世纪以来的美国等莫不如此。这已是俄罗斯人历史记忆和外交观念的固有部分。

  俄罗斯人在与西方的长期交往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安全观念和心理情节,使其处理对西方关系时始终有一种强烈的要求平等与获得认可和尊重的大国愿望。

  观察者网:俄媒报道称,一些参加俄在乌特别军事行动的人员也参加了红场阅兵式;俄罗斯空天军部分战机阅兵结束将直接奔赴俄乌前线。不过,当天红场阅兵式空中检阅部分最终取消,俄方给出的原因是天气影响。您认为,俄罗斯这样的安排想达到什么目的,普京想借此向俄罗斯民众和军队传递什么?

  李海东:这次阅兵有个特殊的背景,即俄乌冲突还没结束。在这种背景下阅兵,有助于激发俄罗斯国内民众的爱国精神和团结意识,使他们更加认同普京在俄乌冲突中所确定下来的目标。

  普京在演讲中指出了俄军事行动的一些基本理由,包括新纳粹泛滥等等,而俄罗斯的对乌行动是“被迫的、及时的、唯一正确的决定”。俄方认为自己站在正义一方,坚信能够获胜。

  另外,普京也明确表达了,这场军事冲突虽然表面上在俄乌之间展开,但是美国与北约已经密集地卷入其中,它们恰恰是导致俄乌冲突难以化解的根源。

  所以,俄罗斯胜利日阅兵也是在向美国和北约表明,如果不尊重俄罗斯的合理正当要求,那么俄罗斯与美国/北约之间的关系还将进一步恶化,至于恶化到什么程度,就让西方国家自己去想象吧。

  在阅兵之前,西方媒体反复强调俄与美/北之间核冲突的可能性。虽然当天普京的演讲没有刻意去渲染要打核战的意图,但军备亮相还是展示出了俄罗斯强有力的核力量。

  这也是在提醒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如果始终不收敛的话,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得不偿失。

5月9日,普京出席红场阅兵式并致辞 图源:澎湃影像

  观察者网:这次阅兵,除了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之外,最受关注的就是普京的演讲。普京这次演讲中没有出现西方媒体之前猜测的“正式宣战”“人民动员”“发出末日警告”等,而是重点介绍了俄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的原因,称俄罗斯先发制人地击退了侵略。普京对俄乌战争原因的这一阐释您有何解读?

  李海东: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解读俄罗斯的“先发制人反侵略”:

  第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在向美国看齐。美国历史上,针对某些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行动太多了,冷战后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地都曾有过。俄罗斯这次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将存在于他国境内的重大威胁提早消除的做法,跟美国之前的做法相似。

  普京之前在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就已经说了,宣布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与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没有区别。难道当年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作为是正当的,俄罗斯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问题上的作为就是错的吗?

  这里的“先发制人反侵略”可以说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独特展示:美国和北约能做的事,俄罗斯同样也可以做。这种说法也表明,俄罗斯已很透彻地认识到俄乌冲突的根源是俄与美/北之间难以化解的深刻矛盾,对其予以处理的方式越来越呈现军事化解决倾向性。

  第二,“先发制人反侵略”在俄罗斯历史上的确不是一个稀罕事。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建立起“神圣同盟”,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与欧洲诸多君主国相互协调,对欧洲其他国家出现的削弱或推翻君主制的民族主义力量进行镇压。当时俄罗斯在欧洲的这些作为可以说皆为“先发制人”之举。俄罗斯在19世纪的欧洲是如此,20世纪冷战期间1956年的“匈牙利十月事件”与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也是如此。

  第三,这其中还存在复杂的民族问题,也是俄罗斯对外行为的常态性特征。这次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认定乌克兰对乌东地区俄罗斯族裔人口进行不断的清洗,俄罗斯以保护俄罗斯族裔人口生存、语言、文化传统为理由,对乌克兰采取行动。这基本合乎俄罗斯几百年来以民族问题扩张疆土的对外行为模式。

  观察者网:您认为,普京在讲话中有没有透露出他的下一步打算?

  李海东:首先,普京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他相信俄罗斯一定能赢。

  如果纯粹是俄乌之间冲突,那俄罗斯肯定是赢家。但现在事态已不是俄乌之间的冲突,而是俄罗斯与北约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了,这是一场典型的代理人军事冲突,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更为复杂的深刻国际冲突。

  接下来,我们大概率能够看到,俄罗斯会强化它的战争努力,在乌东地区采取更密集有力的军事行动。

  其次,虽然普京不断强调俄罗斯军事行动的正当性,但他对谈判始终保持开放态度,不排除以谈判的方式寻找一个各方相对而言都能接受的结果。这意味着,接下来在密集军事行动过程中,俄罗斯一方不会放弃外交努力。

  在演讲中,普京谈到了苏联与盟国战胜纳粹的共同成就。这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俄罗斯拥有被世界其他国家应该予以尊重和承认的大国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新的形势下,俄罗斯与曾经的二战期间盟友也可以有谈判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5月9日,乌克兰外交部在推特发布泽连斯基拍摄的视频

  观察者网:就在普京红场阅兵时,乌克兰外交部在推特发布了泽连斯基拍摄的视频。泽连斯基通过其惯用的小视频隔空喊话,“我们(乌克兰)能赢”。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一操作,是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为了“抢风头”,还是为了所谓的“舆论战”?

  李海东:乌克兰现在是骑虎难下:一方面,俄乌之间军事冲突持续不断,且愈演愈烈;另一方面,西方对乌克兰拱火浇油的努力产生了效果,现在泽连斯基对外话语和行动越来越有底气。

  最近一段时间,泽连斯基批评的对象多了起来,除了批评俄罗斯之外,也批评德国、美国对乌援助不力。他真的是把自己当成了俄乌冲突的主角了。事实上,这场冲突真正的主角是在幕后的美国和北约,站在台上的泽连斯基实际上是个配角。

  但现在配角出现了身份混乱,认为自己是主角,这导致乌方在俄美、俄北围绕乌克兰的冲突中难以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这是乌克兰现在面临的比较大的一个问题。

  泽连斯基在视频中说自己能赢,实际上这是美国和北约立场的一个表达。他清楚地知道,如果完全靠乌克兰自己是赢不了的,有美国和北约国家对他的持久大力支持,他才会相信他能赢。这也表明,乌克兰根本掌握不了俄乌冲突的节奏。

  泽连斯基这么说也是舆论战的一种打法。

  胜利日阅兵是俄罗斯增强国内凝聚力、向世界展示俄罗斯力量和声望的一个重要的场合。在这一盛大节日,泽连斯基的短视频被西方媒体舆论助力扩散,以达成在客观上抵消普京胜利日红场阅兵的效果。

  在舆论战过程中,俄乌都在以自己能够寻找的管道和途径,向世界最大限度的表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正当性,以此争夺俄乌冲突的国际舆论主导权。

  观察者网:8日,G7领导人与泽连斯基举行了电话会议,并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措施,承诺逐步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等。当天,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访乌克兰,和泽连斯基举行会晤;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也秘密到访乌克兰西部城市乌日霍罗德,与乌总统夫人叶莲娜·泽连斯卡娅会面。西方多国在俄胜利日阅兵前一天如此高调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有何用意?

  李海东:第一,在国际层面,这些操作是在向外部展示美西方坚定支持乌克兰的立场,试图达成推动其他国家选边站队美西方的效果。

  第二,向泽连斯基表达他是会得到美西方持久、稳定、可信赖支持的立场,而且这种支持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层面对俄罗斯的削弱、打击,也有军事层面对乌克兰的持续援助,还有外交层面对乌克兰的鼓励等等。

  另外,这样做也能让泽连斯基保持这场对俄冲突的必胜信心,使泽连斯基将俄乌冲突持续的尽可能持久。

  有一点需要注意,美西方支持的是现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现在乌克兰国内太乱了,西方通过这些做法也是在向混乱的乌克兰政局表达一个基本立场,他们支持的是泽连斯基,乌克兰国内不要有对泽连斯基进行挑战的政治人物出现。

  这是美西方处理对乌关系比较狡猾的地方,说它们支持乌克兰的话太牵强,因为这场战争持续越久,乌克兰损失越大。准确来讲,他们支持的泽连斯基本人,想让他拖着乌克兰耗死俄罗斯。但是客观情况是,如果乌克兰与俄罗斯相互消耗的越久,那么乌克兰自身必定最后也会是一个烂摊子。

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8日突访乌克兰与乌总统夫人叶莲娜·泽连斯卡娅会面

  观察者网:有评论认为,一直以来俄乌谈判无果、战争持续的原因是一些西方国家不想停止战争,尤其是美国想用乌克兰拖垮俄罗斯。对此您怎么看,对于未来战争的走向能否为我们做一些前瞻性分析?

  李海东:对美国和北约而言,乌克兰毫无疑问是个棋子,绝不是一个下棋的人。俄乌冲突持续的时间,根本上取决于俄北、俄美之间矛盾处理的时间长短。

  在战争爆发初期,西方认为乌克兰可能很快就会被占领。但从这两个多月的战场表现能够看出,美国和北约对这场俄乌冲突进行了重新评估:从俄罗斯可能击败乌克兰,乌克兰政府流亡的这种设想转变成为力挺乌克兰、击败俄罗斯,让俄罗斯蒙上军事失败的羞辱。

  军事目标的调整意味着俄乌之间的军事冲突会持续到一种我们可能难以预料的阶段,因为俄美和俄北之间的矛盾是长期的,不可能短时间化解。这也就意味着,俄乌之间要从根本上解决冲突的话,只有一个出路,就是击败对方。

  如果将乌克兰击败俄罗斯作为军事冲突的最终目标,实际上美国跟北约是在玩火,因为这就不能排除俄罗斯跟美西方之间出现核冲突的可能性。若最终结局是核冲突的话,无论是北约还是美国,挺乌克兰的意义也就都没有了。

  目前看来,牌还是在美国和北约手里。是支持乌克兰最终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还是让乌克兰在战场中寻求外交解决,现在他们选择了前者,这很危险。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