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莫言的偏见

2022-06-09 7780 20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最近,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八十周年的时候,有人把2014年莫言的一段讲话翻了出来。当时,莫言是这样说的:“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

  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要积极向上的,揭示黑暗丑恶的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的前进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只有全面地去剖析人性,众人才能完成自我救赎。”

  据说,莫言的这段话在当时很是引起了一阵热议和反响。支持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那些具体的不同的意见在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这段话看上去,似乎很高大上。很是代表了作家们的一种良知,代表了他们境界的高尚。他们要揭示黑暗与丑陋,似乎对这个社会是一种很大的责任的担负。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歌颂是伟大还是渺小,还是暴露是伟大还是渺小的那几句话,我也不打算在这引用作为对莫言上述观点的评价。毛主席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了。我在这里想要提出的问题是,无论是唱赞歌,还是暴露黑暗,这里所谓的赞歌与黑暗都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而莫言在这里不谈具体的情况,他不说不应该为什么人为什么事而唱赞歌,也不说应该为什么人为什么事而暴露黑暗。他只说,绝不唱赞歌,而绝对只暴露黑暗,这里就有点意思了。

  抽象的东西是很容易被模糊是非的。乍听起来,因为不谈具体,只说抽象,所以有的人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表达是很崇高的,是超越各种具体历史和时代的。既然是一种超越,那么自然就会站在那些对具体事物的评论之上,所以莫言的形象自然就会更加高大。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他的作品,或者看他在某些颁奖场合上的某些讲话,或者他讲这些话的听众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或许人们就可能明白他讲这种极度抽象言论的真实所指了。

  莫言说,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莫言早年写的《红高粱》我读过,但是他写的很多东西总是有那么一点隐晦,不是太能让人看明白。而电影《红高粱》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莫言在小说里的真实思想和意图。在我看到电影的时候,至少这部电影有歌颂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意志和斗争精神。或许,电影的编导的想法与莫言未必一致,但至少莫言没有公开站出来反对这部与他小说同名的电影。至少在这个时候的莫言,没有对歌颂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提出异议。不知道我的这个理解到底是不是准确的。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0条)

2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