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抵御颜色革命的铜墙铁壁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人民观讨论之三

陈先义

  为什么美国和西方不断对我们进行颜色革命,但却屡屡不能得手?因为毛泽东那一代人为我们的党创造了党与人民鱼水不可分的关系,这个关系,成为我们建党100年来赢得人民拥护的根本保证。这句话,可不是句口号,而是被我们党百年来扎扎实实的伟大实践证明了的。老区有一首歌曲唱到,“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这歌词反映的是那个时候党与人民的真实关系。

  1927年9月28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位于江西永新的三湾村。在到达三湾以前,由于部队对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思想还很不明确,出现了大量士兵逃亡的现象。于是,毛泽东决定在这个地方对我们队伍进行了整编,也是在此,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原来部队叫工农革命第一军,整编后,改叫第一师第一团。永新离井冈山有60公里,当时,井冈山上有两个绿林好汉,这两个好汉,一个叫袁文才,一个叫王佐。把这儿有两个好汉的信息告诉毛泽东的,是江西省委派来的联络员宋任穷。宋任穷揣着省委的信赶到了文家市,把省委的密信交给了毛泽东。不要小看这封信,这是促使毛泽东上山的第一步的极为重要的信件,也是他与普通老百姓建立关系的最早开始。

  在毛泽东看来,这样的农民武装,代表的就是我们的父老,也就是人民。毛泽东派人联系袁文才、王佐,对毛泽东要率红军上井冈山,袁文才是有疑虑的。他写了一封内容委婉的信给毛泽东说:“毛委员,鄙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首。”这封信无疑非常委婉地拒绝了毛泽东。这封用大字写在宣纸上的信,被毛泽东夹在了一本光绪年间印刷的《四书》里,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后来在湖南株洲的旧书市场上,被收藏者发现并且收藏,使这一文物得以传世。

  但我们不知道毛泽东给袁文才写了一封怎样的回信,我们只知道,就是毛泽东的这封回信,真正地打动了袁文才。后来,袁文才说:“毛委员是真正有大学问的人,看了他的信,真的是胜读十年书啊!”

  袁文才派来与毛泽东接头的代表叫陈慕平。因为这个陈慕平在广州农民讲习所听过毛委员演讲,就是他把毛泽东的回信交给了袁文才。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许多庸俗的人都认为毛泽东此举就是投靠了土匪,而毛泽东自己则当了山大王。这种看法,在党内一直持续很多年,甚至传到了第三国际斯大林那儿。党内甚至有人认为毛泽东不是依靠工人,也不是依靠农民,而是依靠流氓无产者起家的。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少带点风向。打铁还的自身硬!请把裸官清理干净吧!
0条回复
颜色革命?陈先生是纯粹就是色盲。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