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社会发展进步能靠“上帝推动”吗?——我的回复


  【作者按】拙文《“消灭劳动”,何错之有?》发表后,引起了关注和进一步的质疑。非常感谢同志们的赐教。对于进一步的质疑,我初步回复如下,供参考和批评。如有误读或误解,伏请海涵。

  一、关于“上帝推动”的质疑

  第一个质疑是:

  “科技进步也是人的劳动创造,如果连人类的科技创新、智能开发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实践也都不存在了,那社会发展进步靠上帝推动吗?”

  这位同志说的没错,科技进步当然是人的劳动创造和推动的。

  但是,由人推动的科技进步,却反过来用“自然力”不断地压缩、消灭、取代“人力”(人的体力和脑力)——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已经证明、而且仍在继续证明的历史事实和客观事实【1】。

  不容置疑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劳动”正在被“消灭”——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取代人力,成了今天最引人注目的基本事实【2】。

  一言以蔽之,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人的劳动不断地“消灭”人的劳动。

  “劳动消灭劳动”,就是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

  要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对不起,那就必须认认真真搞懂马克思关于“自然力取代人力”的客观趋势。

  ——关于“自然力取代人力”的客观趋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做了极为深刻的分析,对此我已有专文介绍和讨论【3】,不赘述了。

  遗憾的是,很多同志熟知“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却对马克思“自然力取代人力”的理论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以至于对“自然力取代人力”的历史趋势,也极度排斥。

  正因为很多人对“自然力取代人力”的历史趋势心存疑惑,所以才有同志这样质疑我:“劳动实践也都不存在了,那社会发展进步靠上帝推动吗?”

  言外之意:自然力绝不可能绝对地、彻底地、纯粹地、百分之百地取代人力。因此,若承认“自然力取代人力”的趋势,那你就必须二选一:要么“百分百替代”,要么“上帝推动”。

  在我看来,这个质疑的问题导向并不是“真问题”。

  马克思从来也没有说过,“自然力取代人力”是百分之百地、纯而又纯地、绝对地“取代”。

  马克思说的“自然力取代人力”,并不是指100%的、纯而又纯的“取代”,而是指事物内部构成比例的数量变化,最终导致了事物性质的变化。

  ——这种由数量变化导致的性质改变,难道不正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历史演化中不断发生的“取代”过程吗?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纯而又纯的、100%的绝对事物,从来就没有纯而又纯的、100%的绝对“替代”。所谓“纯粹又绝对的100%”,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辩证法。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4条)

热门评论
请赵磊教授对马克思的论述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马克思所说的“自然力取代人力”,是指人通过科技创新,更多更好地利用和支配自然力来取代生产过程中直接投入的劳动力,但这不是“消灭劳动”,而是“节约劳动”。“节约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更多的“直接劳动”,提升为进行科技创新和管理生产过程的“科学劳动”。
0条回复
赵磊老师该文对马克思的“消灭劳动”正确含义大概予以了说明,但还不逻辑清晰!实际马克思所讲“消灭劳动”有两层含义:一、狭义讲是消灭“异化劳动”——即“雇佣劳动”,实质是指“剥削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劳动现象”,对此须通过“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做人生产关系社会)”才能实现;二、广义讲是消灭“谋生劳动”——与“乐生劳动”相对是须付出“痛苦”的“痛苦体力及智力劳动,其按我们通常讲法主要是因“生产力-科技”落后,随着“生产力-科技”进步人们会有越来越多时间的“乐生劳动”!
0条回复
请赵磊教授对马克思的论述进行更深入地研究!马克思是要消灭一定性质的劳动——即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而您却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提出的“消灭劳动”。马克思《资本论》中早已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但社会生产依然存在的条件下,价值决定仍会在下述意义上起支配作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最后,与此有关的簿记,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3卷963页)马克思还指出过:“节约时间以及在各个部门中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就成了以集体生产为基础的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是极高级的规律。”
(《马恩全集》46上,120页)这就表明,马克思非常重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代的劳动。
0条回复
里德里希·威尔海姆·舒尔茨(Friedrich Wilhelm Schulz,1797—1860)是马克思同时代的重要思想家、德国作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舒尔茨1843的《生产运动》一书直接讨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基础作用,机械机器的应用与劳动者竞争的关系。也就是说178年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马克思通过舒尔茨的著作,就关注到了资本社会运用‘自然力’取代‘劳动’问题。马克思同时揭示了,机器‘自然力’的应用,没有改变劳动是谋生手段的社会状况。178年过去,‘自然力’应用的飞跃发展,依然没有改变异化劳动这种社会状态。
0条回复
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劳动产生了飞跃,这就是金属冶炼,标志着人类劳动从改变物质自然的外形,深入到物质结构内部,大大提高了生产工具制作的速度,使得生产力迅猛的发展。这是所有文明社会进步的基础。从那以后到现在至少有3500年,自然力的研究和应用到了资本社会有了第二次飞跃,但历史没有证明:这种发展和飞跃能消除异化劳动。消灭劳动问题,五年前我与刘光晨就开始讨论磋商,也论及到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到的各个社会的各种劳动,包括家庭辅助劳动,无交换价值的劳动。达成一个共同基础,首先是建立公有制,巩固公有制才谈得上消灭‘劳动’。依靠自然力的应用和发展,无法达到这一步。
0条回复
但一、“谋生劳动”在阶级社会也主要是由异化劳动造成的,从而要实现“乐生劳动”也必须通过建立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二、实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是不能消灭的——其实质是“运用体力和智力-科学认识和技术”的“创造活动”,由此获得人所需要的的物质及精神生活产品和显示为是“人”!三、至于“生产力”不过是“劳动力量”的“社会要素力量”讲法,本质还是“科学认识-科学技术力量”——从而生产力、科技都属于“劳动力量”范畴,其发展实质还属于“劳动力量”发展,“消灭劳动”只不过是运用“高科技智力劳动”减少“痛苦体力劳动”!但“生产力”不能
0条回复
工具改进和生产力提高,都不能使得劳动者解放。从金属冶炼到蒸汽机发明再到电力应用,都没有消灭私有制和资本管控的雇佣劳动。社会主义绝不是资本社会自然而然的进入,必须推翻私有制,消灭资本对劳动的管控,对劳动者的管控。只有这样的道路,才是‘自然力’最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0条回复
“可以肯定地说,那些要求特殊才能或较长期预备训练的职业,总的来说已变得较能挣钱;而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学会的那种机械而单调的活动的相应工资,则随着竞争而降低并且不得不降低。但正是这类劳动在劳动组织的现状下最为普遍。因此,如果说第一类工人现在所挣得的是五十年前的七倍,而第二类工人所挣得的和五十年前一样,那末二者所挣得的平均起来当然是以前的四倍。但是,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从事第一类劳动的只有一千人,而从事第二类劳动的有一百万人,那末就有99900人并不比五十年前生活得好,如果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同时上涨,那末他们会比以前生活得更坏。【1】
0条回复
活见鬼,转述马克思1844年手稿,居然也碰上敏感字符,下一半话不能完整叙述。是马克思的孝子贤孙吗?
0条回复
查看全部14条评论 我要评论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