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答质疑者的质疑:“消灭劳动”,何错之有?​


  一、质疑者的质疑

  拙文《资本主义“最大化”逻辑,是作死的逻辑》【1】,在《昆仑策》(2022年9月6日)发表后,昆仑岩老师给我转来一位质疑者的质疑:

  “马克思的意思是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财富创造(或‘使用价值’的创造)越来越不依赖于劳动投入的增长,而是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赵磊的这个理解是错的。马克思说的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财富创造越来越不依赖于“直接劳动”投入的增长,而不是不依赖劳动的增长。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不是不属于劳动,而是属“间接劳动”。“社会劳动确立为资本和雇佣劳动对立的形式……”和“一旦直接形式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两段引文的劳动和劳动时间,都是指“直接劳动”,即直接针对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是并不直接作用在产品之上的劳动,但它是参与价值创造的。举例,比如用更先进的装备生产鞋,鞋的生产工花在鞋上的直接劳动必然减少,但在省下鞋子工人直接劳动的同时,先进装备的价值也转移到产品鞋上。这转移的先进装备的价值,还是劳动,是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者的劳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者的劳动并不直接加在鞋上,而是加在制造装备的工具和材料上,通过他们的劳动产品——装备,再转移到鞋上。因此马克思在那里并没有自己推翻自己的劳动即价值的同义语这个定义。

  上述质疑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间接劳动”?这也是我与质疑者之间的核心分歧所在。

  二、劳动与价值是“同义语”吗?

  在讨论展开之前,我有必要纠正质疑者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质疑者断言:“马克思在那里并没有自己推翻自己的劳动即价值的同义语的定义”。

  质疑者的意思是说:“劳动和价值是同义语”,这是马克思自己作出的定义;而且马克思在那里并没有自己推翻自己的这个定义。

  对不起,质疑者所说的“马克思自己的定义”,完全是无中生有。

  不论在“那里”还是在“这里”,马克思从未下过“劳动和价值是同义语”的定义——更谈不上什么“没有自己推翻自己的这个定义”了。

  什么是“同义语”?所谓同义语,就是意义完全相同的词语。说白了,两个词语的含义是一回事。

  按照“劳动即价值的同义语”这个“马克思自己的定义”,自从人类诞生起一直到灭亡,价值关系必须与劳动共存亡。比如,原始人手中的棍棒和石器,就是最早的价值。

  换言之,只要付出了劳动(不论是商品经济中的劳动,还是非商品经济中的劳动),那么就必须形成价值;只要有劳动存在(不论是商品经济中的劳动,还是非商品经济中的劳动),那么商品、货币以及价值关系就绝不会消亡。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