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美国的战争手段升级,更大的考验来了
美国现在为了自己越来越不给别人留余地。这里的别人,包括美国认定的直接威胁或主要战略对手,主要是中俄,甚至还包括美国的一些盟友,比如德国。凡是被美国认为有可能对美国霸权地位构成威胁或者重大不利影响的那些国家,都是美国不留余力打击的目标。
尤其是对待中俄,美国已表现出只要伤人一千,宁可自伤八百的意志。只要美国认为给对手造成的伤害高于自己,有利于美国最终实现遏制对手的目标,美国就会付诸行动。
现在的美国,依然唯利是图,但美国对于利益的取舍,采取了战争思维进行考量。只要能达到最终的目的,美国不惧中间过程会付出的代价。而典型的市场思维,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实现实现互利互赢。
美国让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西方经济学者相信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学说和原则,给他们头脑中植入了市场思维,把他们的学术成果跟自由市场经济紧密绑定,让他们否定自由市场经济就等于否定自己。美国对付中国,却是越来越多地运用战争思维和手段解决问题。
战争思维是不讲究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战争思维是着眼于如何让自己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是着眼于谁笑到最后,有时候甚至为达到目标可以不惜代价。
现在美国已经把经济手段用作战争目的,而我们很多人还在用市场思维分析和研判美国的战争行为。思维不匹配的结果之一,就是明明已经面对战争了却还是存在着太多的幻想。
当华为被美国的国家力量用莫须有的名义进行精准打击,用非市场化的方式,阻止华为向高科技领域的进军,也只是让一部分国人警醒,有不少人认为倒霉的只是华为自己而已。
即使后来美国把更多的中国企业和机构拉进黑名单,很多人依然存有幻想,一些中国企业以为美国制裁的下一个目标不是自己,自己不会是利益受损的那一个;或者认为美国会考虑自身的损失,不会将制裁范围扩大、手段升级到更多的中国企业和机构身上。
因为很多人用市场思维进行分析,认为制裁措施的升级和制裁范围的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市场缩小,收入降低,利润锐减,美国企业的损失也很大。
就是因为只计算经济账,让不少人幻想美国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措施,会适可而止,而降低了对美国遏制手段的步步升级应有的敏感性。
7月,美国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得半导体设备,从之前对制造10nm制程芯片的设备限制扩大至14nm。
8月,美国宣布,该国公司不得向中国大陆提供用于设计、制造3nm或更先进制程芯片的EDA工具。接着又在8月底,英伟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美国即将发布一项禁止向中国出口高性能GPU芯片的禁令。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